网约车平台下有多少“寄居蟹”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前天晚上,一位外地的的姐给我发过来一张照片并说,姐你看看现在网约车的乱象,谁来管?看看这上面哪样不违法?就敢这样公然的招揽生意?我一看图片还真是胆大妄为,年龄超限、驾龄不够、顺风车洗白小号、抢单神器、两号同时出车、所有软件一应俱全……这可能也是我至今看到的最不隐蔽,最直接、最胆大妄为的一个自我表白的广告语了吧?我们把城市隐去,把这个胆大的“工作室”及微信号隐去,但是就这样的明目张胆的揽活、不知这种置法律文件于不顾直接对抗文件的事工商部门看到?其实,早在前几天北京的一位的哥也给我传来了几张网约车用抢单器抢单卖活的截图,就跟号贩子、票贩子一样,做着网约车的“黑色交易”,而一些行行色色的人也在使用着作弊器及各种软件做着网约车上下游的“营生”,就像互联网的“漏洞”一样,一个以网约车平台为轴心的各种系统正在蚕食着网约车市场“黑洞”留下的“份额”,并分摊着本该属于出租汽车司机们的收益,围绕网约车的各种“招数”就像衍生产品一样不断“派生”出来……
我不知道该给这些衍生物“群体”起个什么样的名字,但是他们就像“寄居蟹”一样“寄居”在网约车平台下,有些可能还用块遮羞布遮挡一下,而有些索性就像上边那样直接打上违法广告揽活的已经连什么是底线和脸面都不知道了。
记得我曾经写过《出租汽车行业可以一代几》,出租汽车可以带动修车、洗车、换洗座套、加油、加气,以后可能是充电等能源领域,还有旅游、停车、餐饮等一系列的服务行业,但是如今网约车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付着物”,就像个寄居蟹,白住房、干住屋的不劳而获,关键是还危害着乘客的出行安全。
开始时人们还把网约车作为“智慧出行”的产物,如果严格按照网约车新政实施,智慧出行可以做得更好,然而,走到如今为何来的如此的纠结,有如此多的不和谐?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些网约车平台本身就问题多多,许多不正规甚至是违规的人员一直还在线运营,所以有些人不钻你的空子也才是怪事呢?
对于附着在网约车平台上的“寄居蟹”和目前围绕平台产生的鱼龙混杂的乱象,平台应该有责任弥补各种漏洞,清理周边干扰运营的“虾兵蟹将”,以杜绝各种洗白、漂白及涮水等现象,而平台自己也该回到规范运营、维护网约车新政法律尊严上来。
网约车作为叫车方式的多项选择与改革,应该与巡游车融合发展,而不该是以劣币驱逐了良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