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瑾的笔记
张瑾的笔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67
  • 关注人气: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网约车看“网络空间”与“城市空间”

(2017-12-12 23:37:18)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出来的东西总是和我们的实际有众多的矛盾与冲突?是我们的思维老了跟不上形势了吗?还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哪里出了偏差?

记得做报纸最红火的年代,都希望报纸多些广告,广告最红火时可以做到百版,但是经营需要成本核算,发行量与广告收入不能入不敷出,所以不可能拿有限的版面去迎合广告客户,于是广告多了就会占编辑的版面,占版面多了编辑的稿件就发不来,只能保重点稿件,而一般稿件几天发不出来时效性一过,大稿件也就变成了“小豆腐块”。这两年随着纸张的不断涨价报纸更是“版版计较”其价值所在。但是好在互联网来了,各个新闻单位又从报纸转战网络,甚至鼓励记者在互联网上多写文字,多发好照片。为什么?就是因为网络空间再也不受版面的限制了。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这个理,面对大量的文化制作单位推出的作品只有24小时的播出时间,黄金时间更是贵如油且为数不多。于是网播剧来了,网络综艺也来了,带着无限的想象力在无限的空间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精良制作。

对于一座城市的交通而言,虽然我们已经从海上运输到陆地的高铁与客货运输,从空中的民航到地铁的不断延伸,可谓是天上地下四通八达。但是无论是高铁或是地铁每伸展一公里,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更值得探讨的就是城市空间即便是用上“天”(民航)与“地”(地下轨道交通)也还是资源有限。所以,对于网络空间来说可以无限“遐想”与“设计”,但是对于城市空间来说不能无限“乱造”与“挥霍”!

网约车从开始推出之时,用互联网+出租汽车的模式无可厚非,只是懂互联网编程的人不懂得城市出租汽车运营的规律,难免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浪费,如果换成出租汽车+互联网的多多交流就会成了大家出行的最好帮手,并会在合作好以后有所作为及收获应得的效益。但是遗憾的是,互联网+不再+或是不愿意+出租汽车了,而是以大量的私家车加入到非法运营的行列中,还以缓解打车难为题,让大量闲置的私家车进入城市运营,这已经背离了“智慧出行”的原则。

记得四年前北京出租汽车调价时就有很多呼声说以增加车辆缓解打车难,但是满足了高峰时的打车难,平峰时怎么办?再加上增加车辆就意味着增加交通拥堵,所以适当调整运价,将一部分“短活”基本“挤”出了出租汽车的“需求”(现在这些人选择了共享单车),司机们说,刚调完价时,许多一两公里的活少了。本来政府还有一项举措可以缓解打车难,就是四人以内(含四人)的“合乘”就是今天顺风车的雏形,但是当时对于真正的打车族来说,好像是以“不差钱”而被“基本拒绝”,所以还没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网约车来了,却以低价揽客砸出租汽车市场,更将公交的出行群体拉到补贴后的私家汽车的运力中来,把本该公交出行的乘客拉到个性出行的体验上来,把“智慧出行”变成了“数量保证”……

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审视这段发展历程,过分的“依赖互联网”,也就是过分的挥霍我们的城市资源,甚至是造成更大的城市污染与城市交通拥堵。我一直以“国贸现象”为这一段过分的依赖做说明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也是出租汽车司机们在感受体验之后的最好总结。国贸是北京最大的中央商务区,也是北京最堵车的地方。以前出租汽车到了那个地方没有空驶拉不到客人的时候,可是自从有了网约车,司机们再也拉不到客人,虽然都是拿着手机打车的,可惜不是你要拉的客人,而那些来接客人的车子都堵在国贸桥下的各个角落,而到了国贸拉不上客人的司机还在等着接单,准备到另一个堵点去接属于他的客人,这不就是互联网造成的资源最大的浪费吗?

网约车不是网店,不可能一按鼠标人就从东单到了西单,而是实实在在人的出行,所以不能像网店一样的无限扩张。共享单车也是,不能算需求总量,应该算立体的利用率。

用十倍甚至是更多的私家车来缓解打车难还是智慧交通的“亮点”吗?变了味的“公交补充”使得公共交通的意义何在?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本来的出发点应该是通过互联网+来缓解城市交通的痛点,但是为什么疼没有解决好却又出了新的更多的痛?就是因为我们总是“施药过量”,把个“好景象”变成了“乱景象”,这是因为总是围绕资本+的思维去逐利,甚至是不惜损害城市发展的利益。

网店可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动力,但是互联网+下的城市交通必须要考虑到城市的承受能力,更要考虑到环境带给我们的压力,一味的追求自己描绘的蓝图,只能是在自己画的蓝图中自圆其说,更难有法律做保证。

我们应该成为互联网的移民,不应该成为互联网的难民,更不应该让它祸国殃民。

不管互联网有多少空间,晚上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两平米的床上睡觉;不管网上王者多么荣耀,现实还是要点个外卖或是煮个方便面填饱肚子;不管互联网可以约到多少车来接你,还是要看现实城市容不容得下这些车辆来接你;不管网络上大数据多么光彩,还是要看现实中乘客打得打不到车,司机是否能不绕路拉到客。

互联网可以空间无限,但是现实还是要看城市的各个路段……网络的过度消费,也是要加倍买单。别忘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还连着百姓的幸福感。

 从网约车看“网络空间”与“城市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