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享”的成了“泡沫”  实实在在的是堵车

(2016-10-28 23:44:20)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近一两年,总想弄明白一个词就是什么叫共享与共享经济,因为近年来打着“共享”旗号的网约车实在太火了,火到了让我有点迷茫,因怕失去“方向”,以至于希望通过学习而“不落伍”,但是我越学越糊涂,是我这个“学生”笨,还是出了什么偏差?经查询共享即分享,是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而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等资源,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

本以为网约车所带来的便利及提倡的共享就是为出租汽车司机们提供更具实用价值的客户需求信息以减少巡游出租汽车的盲目性或是提供顺风车之样的将剩余车位与同路人分享,并以此缓解打车难和减少交通拥堵,也进一步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但是,在网约车平台在得到客户资源后就开始逐渐“疏远“出租汽车行业,并另起炉灶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约专车帝国”,通过各种“声音”把为百姓服务了几十年的出租汽车行业说得一无是处,并以份子钱等挑拨出租汽车司机与公司的关系,还以超低的价格蚕食出租汽车的市场,又以网约出租汽车加调度费的名义把出租汽车司机和乘客“栓对”,造成司乘两边关系的进一步紧张。

我们也同时关注到,虽然平台没有善待陪他们长大的出租汽车行业,也并未“善待”所有的网约车司机与所有的乘客,除了抽取20%的服务费,司机的所有权利都不管,一旦出了任何交通事故和问题,他们都会以只是提供信息的平台为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而私家车运营保险公司是绝对不会赔偿的。

在大量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许多网约车司机与用户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继续“铤而走险”呢?就是图跟着平台能挣钱和打车便宜。但是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随着双补的逐步减少,打车便宜和开网约车创业实现梦想已经离平台最初的描述渐行渐远,当一个个泡沫被挤掉之后,人们发现城市的交通拥堵不断爆表,而更可笑的是,中国的汽车销售并未因为网约车的出现而减少,说好的共享经济去哪了呢?

“国贸现象”是一些有心的出租汽车司机的发现,以前到此从不空车,如今虽然从楼里出来的都是打车人可就不是你的活,而乘客拿着手机在问话“走到哪了?”,司机说“掉头呢就是过不来”或是“哪座是国贸”等,当不耐烦的乘客无可奈何地又打上出租汽车走的时候,已经过了好长时间,又甩了堵车而来的另一方司机(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汽车)。当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国贸现象”时,打车更难,交通更堵,只能用更多的车辆“缓解”打车难却缓解不了越来越多的交通拥堵点儿。

好在两个文件及时出台了,为规范网约车的发展和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把握了方向,也为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定了调子,而属地管理则是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特点出台管理细则。

移动互联网来了,不仅冲击着传统的众多行业,也倒逼出租汽车行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我们应该感谢平台为行业带来思维方式的变革,但是水分与泡沫也该挤挤了。面对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和每个企业还应该思考究竟要做怎样的“互联网民”?是“移民”、是“难民”,还是“祸国殃民”?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合格的“互联网移民”,移动到互联网上,与互联网合作与共享和共赢,而不是利用互联网伤害无辜,使人成为受伤害的“难民”,更不应该成为给政府出难题的“祸国殃民”,迷途知返还来得及。

我们应该享受融合了互联网的出租汽车行业的改革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红利,并在获利中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与交通环境。这些问题解决了打车难就真的缓解了。 

“共享”的成了“泡沫” <wbr> <wbr>实实在在的是堵车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