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冲北京这天气也该对网约车实行数量管控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北京的雾霾天气已经反反复复的持续好几天了,此次是继昨天发布霾黄色预警后,今晨又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说要到22日京城才将重见蓝天。
在最近人们热议的网约车的条款该不该严格管控的时候,有些人就质疑地方政府有过度执行之嫌,甚至说,对于网约车的评价比起制定政策的人更有经验与需求。
没错,网约车的便利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目前我们见到的便利不是建立在科学调度车辆基础上才满足了大众出行的便利,而是靠大量私家车的覆盖方式的“以量取胜法”才满足了大众的出行,实际上已将应该引导绿色环保的公交出行变成了“诱导”私家车可以满足共性出行的误区,更可怕的是用大量补贴吹起“繁荣景象”的泡沫掩盖了目标需求的真实情况。
看一组近年来环保系统的统计数据,2014年9月环保部发布当年8月份74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前10位京冀占8席,北京在列;2015年10月环保部发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依然不容乐观;2016年8月环保部发布了今年7月份74城市空气质量,北京又排在较差城市的前10位……而我们现在所在的10月份的天气,已经不用我说,我想下月环保部公布的数据中,北京的数据不会好看到哪去,这些数据已经为北京的环保治理敲响了警钟。
就冲北京这天气也该对网约车实行数量管控。
另据据资料显示,一辆运营车辆的污染排放量是普通小客车的6-8倍。而上海仅滴滴的网约车数量就是出租汽车保有量的8倍之多,北京的网约车数量不用我说,明眼人一看这拥堵的阵势就知道北京网约车的数量是7.1万辆出租汽车的多少倍了。
在这些数据面前,我们还有秀个人舒适和只秀个性需求便捷的这份自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