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车难”到出租汽车司机的“闲”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打车难曾经是困扰许多城市的交通话题,在一部分不了解城市交通情况的人们眼里,仿佛缓解打车难的不二法则是就是增加车辆与降份子钱,以至于没有人愿意思考为什么打车难与如何真正缓解打车难的深层次的问题。
其实从去年春天打车软件火爆之时起,在既乐了出租车司机又便宜了乘客的“欢乐送”中已经埋下了多头竞争的无序“种子”,虽然后来“滴的”合并,但是专车、快车和停不下来的顺风车等的推出确实缓解了更多出行人的打车难,但是却让职业的出租车司机越来越“闲”,空驶率不断增加,收入直线下降,而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也在“全民开车、打车大欢乐”中不断攀升。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缓解打车难的结果吗?
以前北京的西单与王府井等繁华街区都是打车比较难的地方,尤其是晚高峰时间就更是如此。可如今,晚上5点多到6点多的晚高峰时间段,众多的空车扫着马路,而许多下班族下班不回家却在路上拉着本不属于他们“营运”的“客人”。望着如此多亮灯的出租汽车的空车,希望做个统计,看看我们的交通怎么了。
11月17日晚5点20分,北京西单北大街辟才胡同的路口,由于此处从北往南的交通拥堵,造成行驶缓慢,在目测的5分钟的时间里通过36辆出租车,其中10辆空驶(在一个红灯处连续三辆车空载);6点20分,只是一个绿灯双向通过的路口,约2分多钟时间通过24辆出租车,9辆空驶。这个占比恐怕不用我来计算了吧?这还是在高峰的时间,平时的空驶率可能就更多了。而就在我站在人行道后边统计数字的时候,突然一辆私家车右转停在了人行横道中,此时一位女士下车,虽然此位乘客是坐“什么车”我不得而知,但是起码出租车司机绝对不会这样的地方停车放下乘客,一是违反交通法规,二是对下车的人不负责。
如今,我们的缓解打车难是在“闲”着有过正规培训且出了问题有据可查,肯负责任的专业又正规的出租车司机,却“忙”着不懂规矩的部分私家车主,或者说是“车是租的,人是雇的,只是提供服务平台”的“租赁”车主们,这不是本末倒置又是什么?
汽车与出租车的发明都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信号灯的发明更早于此,先人为我们留下的“财富”不光是使用的方便,还有对其中文化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