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驶向何方?

标签:
汽车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新能源车最近越来越火,以至于在北京摇号购车的比例也越占越大。对于新能源车的认识有个从不知到逐步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往往牺牲或者说奉献最大的是先吃螃蟹者,而最便于管理、反馈及推广的就是城市的出租车群体。应该说,出租车司机们就像飞机的试飞员一样,用自己的努力与默默付出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黑索纳塔的苦与乐
北京现代宣告成立不久就推出了在韩国十分畅销并且很稳定的索纳塔车型,为了实现与韩国现代的技术对接,选择了烧气的单动力模式。当年首汽和北汽各进了300辆,因为空间较大,动力相对十足,被定为会议和商务用车,也自然使用了黑色庄重的车身,后来大家习惯叫这批车为“黑索”。
正是这款黑色庄重的索纳塔出租车,因为足够的空间与设计让乘客和司机们都感觉到足够的舒适度。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坐黑索也是他们的选择。
而对于开“黑索”的出租车司机来说,应该都是公司司机中的佼佼者,除了驾驶技术和安全的保证,就是对于驾驭车辆和使用车辆的能力也是相对出众的。尤其是首汽司机中,许多人都是当年的复转军人,有些人不仅开过军车还有开过坦克的,开车与修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手中炒勺——小菜一碟。
但是再好的司机对于有些问题还是棘手,这就是索纳塔的车嘴结蜡的问题。其实许多司机都说,车是一款好车,只是对于中国的气“水土不服”。据悉,在韩国70%的车都烧气,一点问题也没有,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就不行呢?据当时采访首汽的老总杨和平时,杨总就说,我们每辆车是17万元买来,因为嘴结蜡问题司机们无法解决,维修后还是不好用,我们已经有30多辆车交回,我们的损失是多少?
后来北京上了一批油改气的双燃料汽车,虽然烧气比烧汽油便宜,但是因为嘴结蜡等问题,许多司机先烧几天气,后几天再烧油,用油将嘴上的蜡冲掉,然后再烧几天气,就这样循环使用着双燃料。司机说,这样对付着还好一些,想想烧单气的还是有些压力。
记得多年前在北京现代当时的董事长徐和谊的办公室专访时,临别他希望我这个老记者能够做一些新能源方面的采访,说实话,我开始还是真的做了一些,但是后来工作较忙,加上在采访中遇到了许多难题就放下了,想起来有些后悔。
后来北汽再更新黑索纳塔时,已经是烧油的汽车了。
其实,在我们的许多合资品牌中的多款新车在国外的大量使用中被证明了是非常好的一款车,但是不知为什么到了国内就会“水土不服”,其中的许多原因有待深一步的调研才有发言权,期待有深入了解后的精彩文章。
双燃料汽车的苦与乐
早在十年前北京的一部分出租车就已经用上了双燃料汽车,就是前面讲的例子中的那批车,许多司机至今记忆犹新。如果说十年前的双燃料汽车还是试点,2013年5月以首汽、北汽、祥龙等公司新上的几百辆双燃料汽车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不同。采用的是汽油、压缩天然气(CNG)“双燃料”为动力。
据悉,清洁能源汽车能够对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运营成本、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为响应北京市政府“改善首都空气质量,还北京一片蓝天”的号召,几家公司首批购置的几百部北京现代伊兰特新型CNG(压缩天然气)清洁双燃料出租车,排量为1.6升,既可以使用常规汽油,又可以使用压缩天然气,由驾驶员通过安装在车内的转换开关自主选择。这批新车由厂家整车设计安装,在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较以前的“油改气”车辆大为提高。
据介绍,新型清洁能源出租车有一个容量为65升的压缩天然气储气瓶,一次充气可以行驶200公里左右,相当于绕四环3圈多,当天然气使用完后将自动换为汽油动力。在节约运营成本和降低排放方面,使用压缩天然气的燃料成本比用汽油便宜近一半,PM2.5的排放降低98%以上。以每辆出租车每天跑300公里折算,每天比用汽油做燃料节省约100元。因此,使用双燃料出租车,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出租车的营运成本,而且使用天然气更为节能环保,还可减少发动机积碳,延长发动机寿命。
对于使用清洁能源车的好处大家都已经知道,但是也有一些不便之处让出租车司机们经常面临尴尬与困惑,一位的姐道出了使用双燃料车的苦与乐。她说,我和爱人是夫妻档,我上白班爱人上夜班,我们也知道清洁能源车的好处,但是我们家住在大兴,上来干活一路上没有加气站,只能加上油在干活的空余时间找加气站,有时到了加气站一看排队等候的人很多,只好又加上油接着干活了,虽然比起烧单气的我们方便了许多,但是正是因为是双燃料车所以在保养时还要按照不同燃料各自的公里数回公司保养,这一下就麻烦了许多。例如,汽油的新车是5000公里保养一次,但是因为加气的不便,无法准确计算加气与加油的比例,所以只好按照加油的公里数回去保养,同样加气的保养也是必须按照公里数定期回去保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
还有就是,因为我们的双燃料车上有一个压缩天然气储气瓶放在后备箱直接影响了放物的空间,有时遇上拉着大行李箱的客人再加上不是一个人,我们只好解释可能放不下,您是否还换一辆后备箱大的出租车。
电动汽车的苦与乐
电动汽车已经向我们走来,而且从去年开始已经渐渐热起来。去年底银建公司定制的500辆电动汽车开始逐步上路,去年12月30日银建的100辆电动车已经驶上京城的大街小巷。
在与电动车司机的聊天中,他们也是苦乐都有。许多司机为自己能第一批开上环保的电动车而感到自豪,尤其是许多乘客坐上新能源车后对于大仪表盘的设计更是感兴趣,于是纷纷掏出手机拍照,也感染着司机们开好电动车的积极性。
说到电动车的苦首先就是续航里程的问题,190多公里的续航里程对于私家车来说还可以,但是对于每天要跑300公里左右的出租车司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桩的不足及时间不够用。
早在2010年11月到深圳采访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时就已经采访了当时只有几十辆的深圳鹏程公司的电动出租车司机,拉我的司机师傅还是深圳市劳模罗保东师傅。2013年到深圳开会又一次对深圳的电动出租车进行了采访,而罗师傅已经当上了队长。深圳的电动出租车是清一色的比亚迪。
说到北京的电动出租车,虽然两年前已经上路运行,但却是在远郊县行驶,由于行驶半径小,所以无论对于司机的运营还是充电都比较方便。而真正意义上的在北京城市区内行驶的电动出租车就是于去年底的最后一天上路的由银建新能源公司推出的首批100辆电动出租车和后来陆续上路的500辆出租车。
银建的出租车司机谭师傅说,我开了十几年汽油车,开出租车也许多年了,以前加上一箱油可以任意在北京城跑,但是现在由于充电桩不够,到哪就要算计着开车了,刚接时有些不适应,例如去机场,我以前送完客人就可以直接去排队候机了,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头天在家充电后续航里程是195公里,拉客人到机场已经耗掉近50公里,我表上显示还有140公里了,我必须花上20多分钟用快充把电充满,再去排队候机,这就耽误一些营运时间。再就是大活远活不能接了。因为像长城、十三陵等许多旅游景点好像还没有充电桩,所以许多远点的活虽好可是去不了。
谭师傅说,既然选择了开电动汽车就要慢慢适应它,虽然比起汽油车来是显得不那么便利,那是因为目前充电桩还不多,但是当你看到雾霾时就知道我们应该为北京的蓝天白云做点什么,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慢慢适应的。谭师傅还憧憬着电动车的美好未来,他说,据说以后灯杆下面就可以充电了,那该多好,多方便啊。
说到适应电动车时代的到来,谭师傅如数家珍的说着京城充电桩的位置,并说哪些位置好,到那儿就能充电,哪些位置不好,经常被社会车辆停车占了位,例如金融街的丽丝卡尔顿的地下停车场就是这样。记得当时我还和谭师傅实地考察充电桩被占的情况并写下博文呼吁给电动车留下充电的位置。后来丽丝卡尔顿的地下停车场注意到了此问题,已经在充电桩前立了牌子,提示社会车辆不要在此停车。
早就听说有规划要在灯杆下设立充电桩,我和更多的电动车司机一样,憧憬着灯杆下的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