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探寻之寻找京城老百货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看点 |
还记得小时候用的蛤蜊油吗?还有百雀羚、友谊和万紫千红的擦手油,以及玻璃瓶装的咏梅牌柠檬蜜、宫灯牌杏仁霜和奶液,这些当年曾伴我们成长的物品已经不多见,就更甭提针头线脑、学生用品、各色手绢、便于老人穿脱的开身秋衣、搪瓷脸盆、搪瓷缸子和竹皮暖瓶等最接地气的物品了。
在今年春节后策划的《寻找京城百货商店》的主题采访中,找到了多年前曾经采访过的北京永安路百货商店,店还是那个店,里边的东西没有变,还是上边说的各样小百货,因为接地气所以人流不断,而且都是回头客,回头客再带新客,新客又回头再带新客,就这样周而复始,使得许多顾客从几十里以外到这里来淘宝,有些掏了宝还不走还要找逛百货商店的感觉。经理说,去年夏天一对夫妻从垡头开车过来只花了6元钱买了瓷瓶雅霜,在店里转了一个多小时不走,说要找这个感觉。在众多回头客中不乏80后与90后,而且有的顾客一进门直接买了20袋1.5元一袋的护手霜,说是送朋友。
我当时《寻找京城百货商店》的文章见报后,我周边的许多朋友都要让我带他们去逛这家店,但是工作百忙时间不够用,一直拖到上周,才有机会陪一位好朋友又到永安路百货商店,人还是不少,都是冲着老物件来的,看见这些平日难寻的商品,她都想“搬回家”,可惜时间不够,好歹挑挑就装了一后备箱,还说认识地了我还要来。
你看,手绢2元一条,在798要百八十元的搪瓷缸子大的才15元,各种小的还要便宜,蛤蜊油按照大小不同从3元、4元、6元、8元到10元不等,但是许多规格的又经常断货,百雀羚、友谊和万紫千红都是小的2.3元,大的4.5元,咏梅头油5块钱一瓶,紫罗兰娃娃痱子粉2块钱一袋,我最喜欢的玻璃瓶装的咏梅牌柠檬蜜、宫灯牌杏仁霜和奶液都是5块钱一瓶,凡士林1.2元一袋,以前我们最喜欢的奥琪抗皱霜2.1元一袋,宝贝营养霜1.5元……
老化妆品的回归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许多人都是专程前来寻找,看中的并不是价格,而是少一些的添加,多一些的绿色。就像人们呼唤廉价药品的小药治大病的理念,最原始的也是相对可靠的。
记得我在配评论的时候曾问道,人们逛商店的感觉是什么?
为了一件6块钱的商品驱车几十里,进了小商店却不肯走,逛了一个多小时说是要找找感觉。恐怕6块钱的商品还不够往返的油费,但是我们在问是什么让人驱车几十里来找感觉?
京城不乏电梯、滚梯样样齐全的大商城与大商厦,开放式的展示柜台让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但是多年过去后,人们却发现,大商城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缺少人与商品之间的“交流”。本来住进楼里的人们已经缺少了邻里的交流,到了商场还是取决于冰冷的商品与买主之间能否找到“一见钟情”的感觉,而售货员作为人与商品之间的“红娘”更缺少为崔莺莺与张生的多次“牵线搭桥”的热情,算计提成比算计人情要来的实惠得多,所以往往做的只是一锤子买卖。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店不在大,有真则旺。居家过日子离不开针头线脑,更离不开锅碗瓢盆,当我们逛过大商城之后再回到这里有种到家的温暖与踏实。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与余地,但是花出去的钱掷地有声,也踏实。
一直在问商业文化是什么?商业文化要不要内涵?老百姓想要什么你能否就在身边,呼之即来,用之即有,买之不贵。老物件虽有了798的范儿,却还是坚守老百姓的价,这就是商业的底线,老百姓认可和喜欢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