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启功、饶宗颐、徐邦达、姚奠中、叶嘉莹、马季、冯其庸、韩美林、王昆、乔羽、姜昆、李文华……30多位在各个领域都堪称大师级人物,今天“齐聚”无锡惠山的冯其庸学术馆,与您来一次“心灵”的对话。穿越时空与地点,不分行业与年龄段,只就精神与心灵,来一次真诚的“对话”。
   
此次被称为“纪峰雕塑艺术展”的雕塑个展是个不寻常的展览,之所以选在8日在冯其庸学术馆举行,也是因此日是该馆落成一周年纪念日。说其不寻常是因为展览中的雕塑人物全部都是中国著名的大师级人物,从“南饶北季”的两位南派的大师饶宗颐再到北派的大师季羡林,从90高龄的大师冯其庸再到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从启功老师的慈眉善目到姚奠中百岁展书法,从中国的最后一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到让我们笑口常开的相声大师马季,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作曲家乔老爷乔羽再到第一代《白毛女》的歌唱艺术家王昆,从现任中国相声的领军人物姜昆再到笑星李文华、李金斗,从烈士江上青到如今还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大师级代表人物叶嘉莹,各个人物的作品都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被看过作品的许多行家或家人称之为形神兼备。
   
据青年雕塑家纪峰先生介绍,此次参展的雕塑作品有些是自己原创的原大作品,有些是原创大雕塑作品的小稿,但是无论是大是小,都能够体现出大师们的个性与特色。从三年前季羡林大师的雕像在河北清西陵的皇家陵园“安家”,到百岁书法艺术家姚奠中像在国博揭幕,从香江的饶宗颐像剪彩再到徐邦达雕像的矗立,件件都在雕塑界引起影响,更得到家人的十分认可。
   
谈到创作的体会时,纪峰说,每一次创作都是我与大师们的一次次对话,而我有幸与这么多大师们成为好朋友和忘年之交,也是我的荣幸,他们不仅教我知识,也教我做人,教我沉下心来看事物,看世界,更看清自己的位置,也使我知道自己的责任,虽然我经常与泥巴打交道,但是思想却要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当年,媒体对纪峰有过这样的描述,
他给人的感觉还是质朴中略带稚嫩,仿佛羽翼还未丰满的“大学生”,作为韩美林的学生,他被称为与泥巴打交道的艺术家。如何给后人留下传世的作品,如何用季老的精神感染人,对于艺术家是个考验。纪峰说,在创作季老的雕像时我一直用季先生的精神鼓励自己,总觉得是在与季爷爷对话。他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在感动我,令我坚持做好每一个环节。为了能雕刻好一位平易近人的季老,我阅读季老的大量书籍,多次与季老交谈,并特意买来中山装挂在那与季老的像比较,但是看过初期制作的人总觉得与季老有差距,到底差距在哪?他反复地揣摩,有人提示他中山装的垫肩是否高了时,他一下就感悟到了问题的所在,只是挥了几下雕刻刀,端着的肩膀落了下来,一个活生生的季老展现在众人面前。
   
对于徐邦达的雕像.徐老夫人滕芳女士说,从后边看一眼就认出是他,神形兼备。而对于南派大师饶宗颐的雕塑作品,在完成的初稿后,他的女婿香港著名词作家邓伟雄先生从香港赶到北京纪峰工作室,当一看到雕像时就说,仿佛是听到饶老在弹琴。
   
说到纪峰的创作,从动物到人物,时间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大师是最好的榜样。也许他缺少了那个叫文凭的东西,但是他的老师韩美林、冯其庸两位大师的淳淳教诲与潜移默化,让他知道了自己缺少什么,自己该做什么,所以在他面对可爱的动物时,作品没有书本的约束,自然洒脱,栩栩如生;面对众多著名的大师级人物时没有学术的复制痕迹,人物神气活现,笑傲世间。
   
说到此次展览的主题,纪峰先生说,每一次的创作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就是一次向他们的致敬,虽然时光不会倒流,但是精神却永存。我希望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再让大家从我的作品中找到自己与大师对话的一个窗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