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瑾的笔记
张瑾的笔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67
  • 关注人气: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唤新的扫雪文化

(2013-02-03 23:25:24)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看点

    今天北京又降雪了,都说瑞雪兆丰年。降雪是好事,但是也为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还记得小时候扫雪的场景吗?还记得雪人脸上的表情吗?特转载三年前撰写并刊登在《购物导报·文化周刊》上《呼唤新的扫雪文化》一文献上,供大家探讨如何迎来新的扫雪文化。

         呼唤新的扫雪文化           呼唤新的扫雪文化
  
    凡是上了点年纪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有年头没有听到咔哧咔哧的踏雪声了。都说全球变暖不会有大雪了,但是今年的雪格外的大,我们又听到了踏雪声。记得小时候雪就是命令,只要下雪我们都会和大人一起拿起工具去扫雪,当扫完雪后就会堆起大雪人,以示扫雪工作告一段落。大雪人上那胡萝卜的鼻子和煤球的眼睛在雪地里显得格外耀眼。

    如今,城市变了,变大了,变好看了,路宽了,车多了,特别是平房少了楼房多起来了,人们已经习惯于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如今,生活变了,变好了,变富裕了,街美了,花多了,特别是告别了平房,铁锹少了墩布多起来了,人们已经习惯于由专业的环卫工人来扫雪铲冰了。

    但是,我们的城市太大了,只靠专业的环卫工人毕竟太慢了,更重要的是融雪剂等物质对路面和环境的破坏已是不争的事实。哥本哈根会议后,全球的人都在思考,我们该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

    本来雨雪天气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美好礼物,蓝天、绿草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当我们破坏了生态的平衡,纯真的雪花也会肆虐,变成人们出行的忧虑和社会的负担。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老天爷既然给了我们皑皑的白雪,我们理当受之并还以次次自然的行动:为了蓝天,为了绿草和子孙后代;中国历来是文化之国,大自然既然给了我们茫茫的雪景,我们当之还以千万支大写意:让积雪改道,让雪人微笑。但是战士上雪场是要有武器——扫雪工具,可是我们早已经告别了做煤球的铁锹,扫院子的扫把,怎么办?其实没有什么犯难的,如今不是时兴市场经济吗,足球都有国安队宏远队了,我们扫雪为什么不能有个石化队中行队或者XX社区队XX小区队XX楼门队呢?!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扫雪文化。您看,在皑皑的雪地里,数以百万计的市民在解放军战士们的带领下组成了千万个扫雪班、扫雪排正在挥锹铲雪,破冰前行……那排列整齐的雪堆在冬日阳光的普照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扫雪文化。您看,在美丽的城市中,数以百计的雪人在微笑,因为他是城市的一员,是冬日的时光雕塑。在有关部门的主办下,新时期的堆雪人大赛开赛了……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对环境承诺的全民行动,他与其它体制的国家一样不差钱

    雪人微笑了,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个和谐的音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