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2019-08-30 16:56:00)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古村落钢笔写生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东源村位于金溪县琉璃乡,曾氏聚居。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而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东源曾氏宗谱》记载,曾子的43世孙曾絓由南丰迁中宋,46世孙元龙从中宋迁模桥,49世孙子宾从模桥迁东阳书院。为纪念南丰祖曾洪立葬于南丰东源,而改东阳为东源,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分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
    东源村是一个村落格局和文化保存完整的地方,它历史上重要的粮食商贸中转地,沟通着金溪——东乡——临川的粮道,可以说是因粮而兴的古村,也是平原型村落形态的代表。这座村落的完整保存,是赣抚平原耕作文化的重要见证。金溪有谚语:“上有东源曾,下有水南饶,五湖四港,石板街坊,砖结围墙”。
        村四周有完整围墙,并在东、西、南、北四面设有村门(门楣题刻分别是龙光祥、阳德含晖、长庚耀彩、旋星共极)。村子东南还建有两座里门楼,其上分别题刻“南丰世第”和“隆平旧家”。村四周原有一人多高的用砖砌成的围墙,现多已毁圮,但仍然能看出残存的痕迹。村落地形背依小丘,巷道由南至北仍有起伏。村内街巷组织非常明晰,一横九纵,一横是一宽约2米的东西向大街贯穿村落两端,街旁是一条深渠,引来东门口富贵塘流下的清泉,保持得非常洁净。南北向的巷道共9条,与横街相通。曾氏祠堂位于村落西端,规模宏大,其中中厅拜殿保留了典型的明代梁架,柱子直径粗达60厘米。
    整个村庄四门俱全,街巷纵横,布局紧凑,房屋排列有序,且保存完好,尤其是民居门楣多有题刻,或石雕或墨写,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如“沂水渊源”、“学习南丰”、“泽维东鲁”、“酉桥毓秀”、“青云路”、“青霭轩”、“英钟千古”、“豢灵护应”、“中议世第”、“奉政世第”、“大夫第”等这在金溪古村中实属少见。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东源村保留着比较大的规模,坐北朝南的古村有着长长的南界面,池塘也比较宽阔。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中议世第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建筑,前后三进,两侧偏房,占地面积近千余。建筑的门脸呈八字形,门楣石质雕刻十分细腻,门楣横额刻着“中议世第”,门前有前庭空间和照壁,十分气派。但是内部梁架却未见抬梁,所以应该不算正规的官厅。我在2012年初访这里的时候,这座建筑的中间一进厅堂屋顶倾塌,一片废墟。如今建筑已经列入了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修缮完毕。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横贯村落东西方向的主街。它的北侧是一条条南北方向的巷子,它的南边主要是杂物房和厕所,这种布局在金溪其他村子如北坑,戌源都有出现。它的尺度比较宽,用石板铺砌,旁边是深约一米的沟渠。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这是村中诸多巷子的一条。但这条巷子却是其中最精彩的之一,它东西均设巷门,东面的巷门上写着“泽维东鲁”。巷子的北侧分布着大夫第和奉政世第,建筑规整而精致,尤其是内部木雕,堂皇而完整。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东门外,大门上门楣刻着“龙光祥发”,门外石板路,一侧是村墙,一侧是竹林。那面墙上,嵌着一块碑,内容是村子的公约,严禁在公山砍伐。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村子的东门内,坐落着一座建于明代的村庙,门楣上题刻“豢灵护应,崇祯元年”。建筑的正厅后期改建过,但是门堂却保留着典型的明代建筑梁架特征,与门楣刻字是匹配的。这座村庙为守护家养牲畜而立,在古代非常罕见。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村中的一处开阔空间村落之中一般很难有开敞空间,特别是在东源村,里巷格局十分紧凑。但是这一处院子,前面的空场地猜想应该是房子垮塌之后清理出来的。在街巷井然,宅第密集的东源村,这里显得舒展开敞,把南面的阳光整个地“让进来”。使这几个不撑门面的民居立面展现在人们面前。 

古村落写生之金溪中国传统村落(七)东源
泽维东鲁门楣。这条东西方向的巷子,石板铺地,石板墙裙,石雕门楼,石雕漏窗,均用灰白色印山石,是东源村中格局保存最好和建筑最精致的一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