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写生的一点体会(三)

分类: 读书与爱好 |
钢笔写生的一点体会(三)
我的理解,钢笔画和钢笔写生,不完全是一个东西。初学时候,钢笔画是为了做建筑草图或者表现图而进行的手绘训练。这方面我受益很多,至今在建筑设计教学和建筑设计创作的时候,能够熟练无碍地和学生交流,就是依赖草图表达的功夫。















室内的钢笔画训练,可以使人比较快速地掌握基本方法,悟性好的甚至可以做得很好,尤其是当下各种资料充裕和资讯发达的时代,大量临摹和强化训练就可以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
写生,通常也可以看作是训练钢笔画技巧和形体塑造能力的辅助方法,当然也有助于观察外界事物。
但,问题是,如何使得钢笔画不止于设计工作的辅助手段,不仅仅描慕对象,而是可以适当脱离出来,表达自我,愉悦自身,并且在艺术水准和思想境界上不断精进和上升?换句话说,如何能够让普通的钢笔画蕴含进更丰富更有意味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洞察力和思想境界。
那就要走出室内,告别临摹,向大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尽管很难,但是,也不需妄断不可能。
生活中,风景中,有许多场面和内容是与观察者的心境与修养可以融合的,这就是所谓的意境。孤村的苍茫冷清,老街的灵动气息,都在物象之中,也在自我的感悟之中。
我们很多好的印象是通过对外界的观察和触动得到的,也就是说外界和内在,两者不可或缺。太过强调自我,就难以避免虚浮和矫情,太过依从对象,又会匠气和缺乏生气,这是一个度的把握。我经常和学生讲做建筑设计,开始要求严格满足功能、结构和规范,严谨一点,就是“紧”。但是, 满足基本的功能空间组合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松一定,更进一步就是“活一点”,道理是一样的。

和其他绘画一样,钢笔画,没有说是要以画得像为目的的,画得像是手段,也就是说一个物象,表达的结果可以千百种,到了一定层次,一幅画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和修为,一次画味的提高也是一次人生境界的提升。
但是,形象准确是一个基本的东西,完全不像,则也是无稽之谈。
现在想起来,三十年来,自己画了好多好多,但是真正比较满意的作品呢?并不多。主要在于自己的境界不够,当然还有那种主客之间关照的机遇,仍然值得期待。


















前一篇:钢笔写生的一点体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