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横源(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被你纵深召唤的寂寞依然如故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金溪古村落赏析之横源(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被你纵深召唤的寂寞依然如故
横源村位于金溪县石门乡,635乡道旁。我们去石门的时候经常会路过这座村子,仅停留过一次,那是2013年的春天,后来再也没有进过村。似乎觉得它是比较容易到达的。或者说,那里给我留下了安静的印象,一次足以记忆罢。


纵向主巷。


横向最后的一条巷子,尽头那个就是州司马第。


这条巷子回头看,那个过街门楼,也起着防御的作用。地上的铺装也有变化。

村口古树和古井,大门前左右对称,分别有一棵大树和一口古井。

主巷正对,又一座过街门楼(廊)。说明了村落的设计非常严谨。



滋兰轩。


州司马第是一座沿山跌落的大型建筑群,这是建筑一侧与背后的山之间的石阶。

登山石阶。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建筑的规模和气势。

大夫第。


东门,总门楼,门屋式。

横源村为张姓聚居,据载这里的张氏族人由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后裔从陕西横渠迁来。并因为来源横渠的给村子取名“横源”。村分新、老两族,昔有九井十三祠,是个大村旺族。老族号称“冠盖里”,意指人才辈出。
横源村背靠小山,坐西朝东,村中格局完整,是一个专门设计过的村子。其街巷有三横一纵,被当地称为“王字街”。村口池塘、村门、旗杆石、古井、古树、围墙,加上王字街,被村人附会为 “虎头形”。
这座村落也是封闭型的村落,对外四座村门,一圈村墙。虽然村墙多已残缺全,但是内部的建筑排列紧密,巷道纵深有门坊隔开,纵横街巷交汇处设有过街门楼,内外界限非常清楚,层次分明,街巷界面也高耸封闭。

纵向主巷。


横向最后的一条巷子,尽头那个就是州司马第。

道路正对着的就是村子最著名的建筑是号称“九十九重门”的明代州司马府宅,主人指的是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进士张应雷(湖州府推官)。
张应雷还是一位书法大家,万历年间张应雷应邀为其岳父家金溪蒲塘村徐氏家族修缮旌义坊题写“名荐天朝”。明代刘章彜在《金溪总说》中赞张应雷书法“墨妙子昂之意”。

这条巷子回头看,那个过街门楼,也起着防御的作用。地上的铺装也有变化。

村口古树和古井,大门前左右对称,分别有一棵大树和一口古井。

主巷正对,又一座过街门楼(廊)。说明了村落的设计非常严谨。



滋兰轩。


州司马第是一座沿山跌落的大型建筑群,这是建筑一侧与背后的山之间的石阶。

登山石阶。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建筑的规模和气势。

大夫第。

州司马。建筑年久失修,我们也没有找到明代的特征。我们猜测,它是现代人借了张应雷的名字,应该是清代商人捐官得到州司马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