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杨坊——匆匆脚步都随你无声的呢喃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然后顺着流水,我们不觉又来到小河边——那在开阔的田野间弯曲向北的小河上,箬竹掩映下,鸭群配合匆匆的水流,自在地嬉戏。村中,一缕阳光投射过来,划下一道剪影,纵横的砖墙围砌起的天地,呜咽的水声,好像持续播放着村落叙述往日美好时光的低声呢喃。
同行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喜欢在杨坊的空间体验,它为什么给人印象那么好?它有什么特别呢?它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片区(东南整齐、东北错落、西北迂回)。吸引人的,一是泉水穿村,一是路径错落,一是开合的空间,房屋分开组团,排列的方向比较自由,房屋朝向不一,形成夹角,或成90度,或小于90度,于是形成多个三合空间,这些空间一种是内向,一种是外向,一种是悠然宜人,一种是开朗疏阔,一会明丽欢快,一会苍茫沉郁,使人产生多变的心理感受。但是这些感受,回来给工作室的同学播放相片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大家都感到木然,看来不亲临现场,那种空间场景完全是不能被理解和体会的。
喜欢田园诗和田园画的人,应该多到杨坊去走一走,会得到很多的触动和启发。古树参差,流水盈盈,砖墙石垣,荒园幽径,无处不是画意。
杨坊村促使我们思考,影响我们对村落体验的因素,除了重要的建筑元素之外,村落空间的组织包括空间的开合,空间的尺度,开口的角度,都可以使人产生微妙的不同的印象和感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好了,可以引导人们读懂古村,喜欢古村。

村子西边的桥。河流是村子自然的防御体系。


村旁的溪流中,鸭子嬉戏。它们知道水的温度。

古桥。


祠堂,贴壁式牌坊门楼。当它豁然眼前的时候,阳光下,极具感染力。

村西的大屋,巷中有巷。印山灰白石的门框,墙裙,铺地,石头的世界。代表着金溪建筑的工艺水平。

方正轮廓的房子,是金溪古村落的基本特征。

祠堂的侧面。

池塘,也是村落不可少的元素。

瑞六公祠。

村中好几个这样的变形空间,比如这里,道路呈梯形,它与各家占地的情况有关系。在设计上也许不是刻意,但是丰富了村落外部空间的形式。

深巷。

坊门对着道路。

道路旁边的清渠,从南往北,然后往西,穿过村子,流入村西那条溪流。它们在这里默默流淌,听不见声音。水的表面像蒙着一层玻璃或冰片。

跨过渠水入户。

渠水继续流淌,右边是村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