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里姜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中忽现又一村悄然的等候

标签:
杂谈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金溪古村落赏析之里姜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中忽现又一村悄然的等候
里姜村位于金溪县合市镇,在镇区西南比较偏僻的山谷里,两座山丘之间,姜氏聚居。
从大耿村前道路对面的岔路向南,一路分布着一列村落,以前从未被造访。仿佛悄然等候在那里,等着有缘人。2014年年元月,我决心去探访这条路线。因为道路狭窄而且在施工,我们一路并不顺畅,经过一个山嘴,侧面望去,村子坐落在左前方的山坳中,在冬日的阳光下,与池塘彼此映衬,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村前也有池塘,即使在隆冬的季节,还有清冽的池水,两山的夹峙下,犹如深潭。
这座村落保留着完整的格局和肌 理,在金溪大概应该属于山区聚落的类型,地行比较局促,视野受限,这在金溪村落里是不常见的。村落坐西朝东,外门位于村北,那里坐落着祠堂和村庙。村中的东面空出广场,正门(我称其为仪门)向东,为单檐门屋式门坊,呈八字形,门匾书写“大夫第”。两株八仙花树(八仙花只是当地人的说法,应该是黄连木)守在门口,冬天里花叶全无,没有想到这种树可以长到这么高。

四面都被起伏的山丘包围,林木深处。

北门外。村落里还有人居住,使得我们从山外转进来之后,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冬日里的暖意。

祠堂。

村庙。

庙门的楹联,虽然应景,但内容平直,而且显然是贴反了。山里面的村落,人们生活得比较自我,比较自得,这种性情也挺让人羡慕。
造访这座古村,如今转眼近四年过去,回首再看时,年华虽逝,青山不老,村落不老。

四面都被起伏的山丘包围,林木深处。

北门外。村落里还有人居住,使得我们从山外转进来之后,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冬日里的暖意。

祠堂。

村庙。

庙门的楹联,虽然应景,但内容平直,而且显然是贴反了。山里面的村落,人们生活得比较自我,比较自得,这种性情也挺让人羡慕。

北门。如此看来,它也像一座城堡,金溪古村落群的众相之一。


放寒假的孩子。他们坐在露天写作业,也是不怕冻,见我们道来,一路叽叽喳喳地跟随着我们,非常可爱。我们从武汉带给这三个孩子两个精美的笔记本(因为只剩下两个了)。陈老师说这三个孩子为了如何分那两个本子会不开心的,会不会呢?

祠堂。

村落正门。最可惜是这种错误的修缮方式,把一个真古董活脱脱改成了假古董。

大夫第。




朝阳刚刚从山那边照进来,和这边的印山石有着日常的问候。


合市镇米镇长告诉我,这个村子种植烟叶,同时还保留着打猎的传统。联想起当年(2014年)我们堵在路上,我们请求挖土机先让我们车过去而未果的经历,实在能够体会到山民的彪悍。不过,金溪的不少村落都有打猎的传统,我曾经在戌源村看见过装猎枪火药的牛角。
依山而建的村落轮廓,在冬日的阳光下,安然,祥和。


放寒假的孩子。他们坐在露天写作业,也是不怕冻,见我们道来,一路叽叽喳喳地跟随着我们,非常可爱。我们从武汉带给这三个孩子两个精美的笔记本(因为只剩下两个了)。陈老师说这三个孩子为了如何分那两个本子会不开心的,会不会呢?

祠堂。

村落正门。最可惜是这种错误的修缮方式,把一个真古董活脱脱改成了假古董。

大夫第。






合市镇米镇长告诉我,这个村子种植烟叶,同时还保留着打猎的传统。联想起当年(2014年)我们堵在路上,我们请求挖土机先让我们车过去而未果的经历,实在能够体会到山民的彪悍。不过,金溪的不少村落都有打猎的传统,我曾经在戌源村看见过装猎枪火药的牛角。

依山而建的村落轮廓,在冬日的阳光下,安然,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