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黄坊村(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一地旧梦的四方荒城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金溪古村落赏析之黄坊村(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一地旧梦的四方荒城
黄坊村位于金溪县滸湾镇,在金溪通往抚州的公路边。在金溪古村落群中,黄坊的规模是名列前茅的。这样使得它获得了“府”的称号。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北宋金溪建县不久之后,黄坊即在此建村。村落坐落在灵谷峰之麓,规模宏大,格局完整,众姓合住是它的特点,这一点和乌墩塘村有相似之处——它们和其他村落有着不同的气质。据说历史上黄坊有13座门楼,还设有护城河,村墙,商街,书院,药店,堪称大观,有州府围城之意象。然而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颓然一座荒村,路径不连,商铺不存,门墙缺失,别说什么府城,连荒城都算不上。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金溪古村落单从规模来看,就可以分出不同的 形态类型。黄坊是大村,有着大村的格局,风貌和情态。与珊珂、小耿、塘霞这些小规模村子完全不是一个调调。









黄坊村始建于北宋嘉祐丙申九年(公元1056年),始迁祖为南丰双井黄振基、庆基兄弟。他们少时曾随南丰曾巩游学于灵谷峰,并于此结识了在山上读书的王安石兄弟。后因深爱灵谷南麓这片山水,兄弟俩遂于嘉佑丙申年建书舍于此,生活、读书于其中。不久之后,王安石之弟安国来游,与庆基兄弟欢聚一堂,执笔题名“举林书舍”,意为这里举拔人才必将如林,于是“举林黄坊”之名传开了。
此后,多个姓氏迁来定居,到南宋末,黄坊已发展到十多个姓,形成“金、车、黄、河(何)水”之类的民谚,村之四周建有“十三关”,号曰“举林十三关,关关入戗难”。后来,村中形成六大民居聚落群。
倦游书屋。

黄岩别墅——昭示家族来自浙江黄岩。我可以判断出,左边是清代建筑,右边是民国建筑,右边那一座显然是后来建的,两者这样的“撞击式”的协调,对今天的我们的村落保护和更新是不是有启发呢。这样的“平屋顶”(屋檐平直)组合,是不是很现代?

样开阔的池塘位于村中,从这个开阔地,看出这里是一个峡谷地带。这应该是村落的主界面之一,可惜后来的水泥栏杆破坏了古风古貌。池塘边的祠堂立面看上去不怎么高大上,但它却是一座规模不凡的明代建筑。

明代建筑车大宗祠,是黄坊大家族之一车家的祖祠。它的尺度,比例,都是早期建筑的特征。

祠堂梁架。

看见这张照片,砖石的建筑,巷道,能不惊叹这打磨的用心和营造的成就?

村中多这样的巷子,但众多的巷子之间不再连续。

这座建筑的格局非常另类,门前有一个方形的池塘。中间有甬道通到门屋,

门屋后面是一条东西贯通的内巷。

建筑内部。
另一侧的村落界面。


院门到正门的秩序。

阁楼。

黄坊村有着足够的空间进深,分布着若干这样的小组团。


村中共九座祠堂,这是其中一座。

黄岩别墅——昭示家族来自浙江黄岩。我可以判断出,左边是清代建筑,右边是民国建筑,右边那一座显然是后来建的,两者这样的“撞击式”的协调,对今天的我们的村落保护和更新是不是有启发呢。这样的“平屋顶”(屋檐平直)组合,是不是很现代?


样开阔的池塘位于村中,从这个开阔地,看出这里是一个峡谷地带。这应该是村落的主界面之一,可惜后来的水泥栏杆破坏了古风古貌。池塘边的祠堂立面看上去不怎么高大上,但它却是一座规模不凡的明代建筑。

明代建筑车大宗祠,是黄坊大家族之一车家的祖祠。它的尺度,比例,都是早期建筑的特征。

祠堂梁架。

看见这张照片,砖石的建筑,巷道,能不惊叹这打磨的用心和营造的成就?

村中多这样的巷子,但众多的巷子之间不再连续。

这座建筑的格局非常另类,门前有一个方形的池塘。中间有甬道通到门屋,

门屋后面是一条东西贯通的内巷。

建筑内部。



院门到正门的秩序。

阁楼。

黄坊村有着足够的空间进深,分布着若干这样的小组团。


村中共九座祠堂,这是其中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