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访鄱阳老街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美丽的古城老街 |
五一访鄱阳老街
最近十年,我去江西各地不下五六十次,故饶州府鄱阳是我多次想去而从来没有实现愿望的地方。十年前一位领导对我说,他经历了鄱阳老城老街的拆除改造,后来想起来心有余悸,毕竟一条规模巨大,格局完整的老街在自己手上从此消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位领导的感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这是一位有反思的领导。
中国的老城,延续历史文脉,包含文明元素和符号,铸成中华文明的鸿篇巨著。每座老城都是不能割舍的章节。中国老街,何去何从?我们都没有答案,在今天这样是形势下谈老城老街保护,十分吊轨。因为极端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已经全面弥漫和深耕,几十年的功利主义、成功主义、物质主义的教育已经开花结果,人们对绵延数百年甚至千年的老城老街的认识和判断,要么是问它有多少名气,值不值得保护,能不能拿到国家保护的牌子和项目?要么问它有多少利用价值,能不能开发成旅游景区?还有就是认为它 容积率低,妨碍城市发展,列入棚户区拆除了之——就是不谈城市的记忆,就是不谈街区的文化和文脉、平民的尺度,夫复何言。
从乐平出来,是下午接近两点,我们的目标是故饶州府治所鄱阳县。鄱阳在什么地方?它位于鄱阳湖东岸,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交通非常不便的地方,那里远离高铁、高速,但是在历史上却长期是自给自足的鱼耕乐土。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孕育出“吴芮筑城”
、“王廙创学”、“颜范遗风”, “陶母贤德”,“洪皓忠节”,“词圣姜夔”,
“文武状元”等等“千秋独著称”的人文故事,构成独具特色的“鄱阳文脉”, 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抵达鄱阳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当我们从老街上留下的几位老住户口中得知从今年2月份开始,老街已经在逐步拆除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来和老街告别——尽管乐平的朋友一再嘱咐我,鄱阳早就没有留下什么历史痕迹了,即使我在卫星图上也发现鄱阳老城区逐年的变化。还是不甘心——尽管,今天面对的,基本上是废墟,毕竟我来了,和它告别。
走进的第一家商铺后面,一位老太太在包清明饺子。准确地说,是在印饺子,因为她手里有一个木制的模具。






右边那座建筑的二楼阳台本来有一位老人走到阳台看了我好一会。


缘起隋堤。鄱阳郡守梁文谦、巡官刘宗宏创建督建。自饶州古城东门永平门外至饶河东端芦洲(今姚公渡处)“培土为市”,工程完成后,史称之为“隋堤”。唐代寓居鄱阳诗人卢纶诗曰:“若到隋堤望.应逢花满船。”隋大业三年(607),经过构筑江岸、培土为市后,县城河市成形。沿饶河北岸的近水商市则以德新桥为界,东称上河街,西称下河街;而自永平门至张王庙街段名为正街或永平市,习称直街。
唐宋发展。 唐贞观八年(634),街市长达4里。宋嘉定七年(1214),街市增大,周长12里,自永平门外税务巷横弄到桑家巷中段为居民区,称后河街。
明清鼎盛。 明万历以后,县城街市客籍商贾及经营兴业者日增。商店作坊临饶河近东湖分南北相继而建,街道巷弄相通,此接彼连,人流熙攘。清光绪年间,由于实行“恤商政策”,大街小巷叫卖清汤面食、酒糟米粑、五香蚕豆、“鸡蛋散子”之声不绝于耳。直街、横街和河街市面活跃,各色日用商品和农副产品一应俱全,不仅是区域物资集散供应中心,而且还有了“长街十里,烟火万家”之美誉。
最后繁荣。民国二十六年(1937)统计,县城街市有大小商家319家,其中资本近万元(银元)者,有胡和盛土产行、陈万集鱼行、谢长顺粮行和左永泰洋油(煤油)行。有的商家还先后开办了钱庄,如永丰、源裕、致祥、同益、慎昌、义盛祥和方发记。其它资本较丰厚的商家有协和昌茶叶店、舒记茶号、德丰绸缎店、天兴酱园、同德盐店、王广成锅店和永红、伍宏泰、华孚、联义石油经营业及太和春、张致和等药店;从事粮食加工业的则有源泰裕酒厂和刘茂泰机米厂。在这商市繁荣的十里长街上,各行各业,各显神通,自产转销,批零兼营。如:恒裕隆南北货批发行,业务联系远跨8个省、市;宏裕绸缎呢绒布店,货销余干、乐平和万年。太平春、文明楼、迎宾楼等酒家大饭店,承办宴席,顾客盈门。其中太平春酒楼门联曰“太史风流,琼宴品味;平湖月满,绮阁藏春”。内含店名,尽纳东湖美景,尽显鄱商底蕴。颇具盛名的小商品要数桂元吉笔店制作的小狼毫毛笔,深受余干、万年、都昌、浮梁、乐平的文士学者喜爱。民国期间,鄱阳县长桂汝丹来桂元吉购笔时,曾欣然为之撰联,联曰:“店名元吉已三代,笔发鄱阳千万家”,为该店品牌增色不少。俗话说“造街容易,但造市难”。鄱阳老街是鄱阳城市发展的缩影,一些百年老字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浓缩了城市商业的兴衰,更折射出古饶州的商业文化,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形象。



新桥街。那里还很深,显然没有时间再深入了。


民国照相馆的所在。与我交谈的主人姓朱,正在收拾要搬走的东西,眼里有问询,也有一点不舍。但是,他分明也没有想好要说什么,对他来说,这座接近百年的房子,感情自然很深,难以一句话两句话表达吧。那房子建于民国,是原先的照相馆,我进去过,前后两进,虽然马上就要拆除,但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东街西端的十字路口,先前已经被改造过。我疑心这里是永平门的所在。

一碗肉丝粉没有给我留下好的印象。

显然,老街往日的气象已经不再。但是,我发现几个小细节,一,老街依赖河堤,空间受限,变化不多。二,前店后寝(坊)的建筑,普遍在晚清后被更新过,近代化的色彩浓厚。三,建筑用材为红砂岩,杉木用料不大。但并没有延伸出硬山搁檩,也就是说还保留着严整的柱列。
二十五年前,我就发出“救救中国小城”的呼吁。但是,今天情况又怎么样了呢?中华大地上,这座人为历史遗产的消失,每天都在上演,一点都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右边那座建筑的二楼阳台本来有一位老人走到阳台看了我好一会。


解放街使一座城市获得了生生不息的给养,不仅是一座城市肉身化的存在,更是城市宏大叙事进程当中的纪录片。一条解放街,就是一部鄱阳发展史。



新桥街。那里还很深,显然没有时间再深入了。


民国照相馆的所在。与我交谈的主人姓朱,正在收拾要搬走的东西,眼里有问询,也有一点不舍。但是,他分明也没有想好要说什么,对他来说,这座接近百年的房子,感情自然很深,难以一句话两句话表达吧。那房子建于民国,是原先的照相馆,我进去过,前后两进,虽然马上就要拆除,但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东街西端的十字路口,先前已经被改造过。我疑心这里是永平门的所在。

一碗肉丝粉没有给我留下好的印象。

显然,老街往日的气象已经不再。但是,我发现几个小细节,一,老街依赖河堤,空间受限,变化不多。二,前店后寝(坊)的建筑,普遍在晚清后被更新过,近代化的色彩浓厚。三,建筑用材为红砂岩,杉木用料不大。但并没有延伸出硬山搁檩,也就是说还保留着严整的柱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