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2017-03-05 21:35:30)
标签:

教育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书与爱好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我们还可能认为自己是机会不够好。如果好一点会怎么样?事实上我渐渐懂得,机会好与不好,还要等自己是不是适时明白。于是寄奢望于对未来的等待,是没有用的,而抱怨和叹息过往也没有意义。我体会到,成长是多么漫长的过程。所以,一位西方著名学者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的时候,只写失败而不写成功,我佩服这位学者的勇气,也仰慕他的真实。
      对于一件事的认知,不仅需要由浅入深人,还会经历很多反复,从年轻一路走来,得到一点点见识的提高,花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这就是所谓无悔的人生么?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太子镇四门徐氏宗祠:鄂东南村落的中心,一般是支祠。这种孤立于村外的祠堂,是宗祠。和江西很多地方不同。
         鄂东南地区的乡土建筑,最具魅力的是祠堂。它们是该地区建筑风格,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
        就民居来说,普遍比较朴素。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连接成为大屋,一般单体建筑有的是连五间,有的就是三开间。内部以天井划分空间,绝大多数建筑以砖墙承重,没有柱列,即所谓“硬山搁檩”。建筑装饰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有砖木石三雕,但和徽州已经江西的建筑比起来,内容和工艺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从风格归属来考虑,主要是江西的风格,但是也有徽州建筑的影子,这就要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方面靠近江西九江,一方面它有“吴头”的地位,与赣东北乃至皖南地区都有地缘和文化的关联。接受一些徽州建筑的元素,可以理解。
建筑特点——建筑空间的美(天井砖屋显族名)外部造型:黑瓦白檐,门匾突出;
房屋布局:小天井式,大屋现象清水白檐画,硬山马头墙,硬山搁檩结构。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太子镇三门徐氏宗祠:这座祠堂,也是孤立于村外。对于这样有价值的乡土建筑,当下绝大多数人是熟视无睹的。多年前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角落里放着一座青铜鼎,旁边写着“小便处”。所以,人是需要一点眼光的,或者通过教育改变,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救赎。但是,在堂堂的大学,号称学府,又有几人认识它们的价值呢?其实,首先是认同,我们已经普遍失去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遑论认识价值了。
祠堂建筑的特征:
背靠青山,门对山凹,左右怀抱,半月水塘
八字门墙,翼角戏楼,抱厦拜堂层层抬高;
木石雕刻,藻井连连,瓶形柱础;滚龙屋脊;
三进天井牌匾题字,春秋两祭,宗支家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白沙镇梁氏宗祠:村落和祠堂,还隔了一座山。梁家人非常重视祠堂的保护,感谢他们保护了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祠堂,但是,它的门脸被装饰成这样,的确是不妥当的。行走乡土多年,我一般很少向老乡抱怨什么,但是那一次我面向老乡表达了我的遗憾。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戏楼,是对祖先的敬重,也是对村民的娱乐和教育。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王英镇姜家祠堂:朴素的建筑,是村中心的支祠。
   这一带的建筑,尤其是位于村落构图中心的支祠,一般可以从门匾上读出这座村落的姓氏家族。这一特征,江西村落也有,但是没有这里突出。因为,这里的村落一则因为规模较小,二则因为经济条件不够(不足以捐到功名),科举人物也不及。很少有见到有关科举的门匾——这样一来,姓氏家族堂号的门匾就显得格外醒目。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王英镇杨家湾支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龙港刘家村支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王英骆家村支祠。读这些门匾,有时候会脑洞大开,有时候回穿越千年。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白沙董家村支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陶港王家村支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玉碗村李氏宗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龙港成氏宗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王英镇杨家湾:我常以这座建筑为例,给学生讲解中国民间建筑的美,它虽然很朴素,没有大红大绿,没有金碧辉煌,没有复杂装饰,但是一点都不简陋,更不丑,因为它有端庄的色彩和和谐的比例,还有讲究的层次组合,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但是也读得出来它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定位。现在这座建筑已经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准确地说,改丑了。欣赏乡土建筑,就是要有这样的眼光。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龙港萧氏支祠。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祠堂是村中最透气的地方。夏天村民在此乘凉,成为一道风景。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茶寮张氏祠堂内部。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那两个柱子,显然比较过于粗而且高了,显得开间不够舒展。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这里的石雕,因为石材的原因,以浅浮雕为主。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有文明有秩序的井。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出门即山,石级顺山,建筑和山体,完美组合。那石山的一面,堪可玩赏。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不能小看地下的排水设施。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门楣上的石雕,让人感觉是小心翼翼雕上去的,以为石质的原因,雕深了怕崩坏。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民居特征
赣居传风,大屋聚族,天井相连,白粉墙边,一正两厢,土砖木构。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陈献甲牌坊。在鄂东南地区,这样一面敷满石雕的明代牌坊,可以算是极品了。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杨氏义门牌坊。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鄂东南:移民的重镇,赣居的传风(二)
玉碗村李大人屋门前风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