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2016-10-02 11:59:45)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原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南屏、倚南,黄山脚下,夜访深巷幽墅;

原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柿林、冠珮,四明山上,手抚白云清流。

金溪古村落,是我们存放在远处,穿越到明代寻找文化故园之梦的地方,而那个最远的地方,应该是珊珂。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珊珂属金溪县合市镇,在镇区南1.7公里,966县道西300米。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珊珂村水墨画意。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顺着池塘,走上一段,才能接近那个城堡一样的界面。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这里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环境。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站着池塘这一端,可以对望那一个界面,完整,封闭,然而令人向往。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簇拥在水边台地上,宛如琼台。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一般的路径,由外门进来,又是一方开阔的天地,从这个角度看内门那个组合,远近的关系。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池塘这一边的情形,古道,古树,竹林,离不开这些元素。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珊珂的界面,东西不过50米,但是它的村门和村门的建筑组合轮廓和虚实,它和池塘的比例,它的尺度比例,进入它的路径关系。

最初“发现”珊珂,我记得是和金溪县文化局的王局长一道,几次开车从合市下来的县道上路过,路那边可以望见一座村落的轮廓,有一次我提议说那边可以去看看么?于是我们来到村里,两个人站在珊珂池塘边向对面注视,先是都说没想到这里有这样一个完整的好村落,然后好一会儿没有做声。终于还是王局长打破了沉默——这样可以供画家选景的村子,恐怕以后会越来越少了吧。

就这样偶然间发现了偏藏在一隅的珊珂小村。因为坐落“山窠”而得名,一个山脚下的小台地上,临水而居的古村。我问暑期去过珊珂的一批学生,对珊珂的印象怎么样,学生回答,因为那里过于清冷,没有敢久留。的确,在金溪古村落群中,珊珂显得有点孤冷,或许有点另类。或者它就是循着与其他村落的反差而来的。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由池塘边进入“古堡”的路径,要经过这样一个石板铺就的坡道。这里是村落的“内门”,坐在石凳上,可以俯瞰池塘。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进门之后,是一个平地。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另一个门“大夫第”,向对面看,正是那株枫树。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本来是“内门”的地方,可惜门已经坍塌,只剩下这个门洞,让人张望村外。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春天去珊珂,各种花,各种鸟,在古人构筑的台地上,看见这些美丽的造物。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大夫第门。不知谁家的狗,在这里守门。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那堵墙,外面就是池塘。

珊珂的美,在它的安静。这里曾经也是一方热闹的聚落,然而自我走近它的数个寒暑,它已经沉睡如梦,仿佛被人遗忘的一块世外之地。最近一次我们走进村中,刚刚进入外门坊,一位老人迎面从小路走来,我们彼此招呼,得知他住在这里。他告诉我这里只住着一户人家了,我好奇,他并不是我上次2014年春天见到的主人,当时那位主人正在家门口编竹器,我们和他攀谈,他说自己以前是北京卫戍部队的,七一年复员回乡。

我问眼前这位老人,这些房子以后怎么办呢?老人回答我,那要问问那户主人——原来他只是租户,房子的主人已经搬去城里。老人家守着这样一处山谷幽境,夜来闭户望月听蝉,不害怕么——但正是安静造就了它的空灵——我觉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的情景,俨然就在珊珂。

珊珂的美,在它的独立。它自成一体,也是一个人工的小城堡,第一道门将它与仅隔数百米之遥的县级道路之间及另一座村坊隔开,几乎是被屏蔽的,门坊进去,宛如换了天地,一边村落,一边竹林,两边界面之间距离五六十米的谷口池塘,天光云影,倒映村庄。池塘北面那个大约两米多的台地,把村子“抬起来”,使它没有淹没在草丛中,露出来的部分,磊磊落落,使走进它的人需要仰视——台子上,又一道门坊,加上建筑外墙把村子封在里面,那仿佛是高人隐居的地方,这种布局在金溪古村落中非常少见。

珊珂的美,在它的环境。虽然几乎成为空村,荒凉还没有完全湮灭它——澄碧的池塘,空灵的峡谷,如黛的山林,疏影横斜的竹林,玉树临风的古枫,春来桃李争艳,夏来荷叶满塘,秋来枫树染丹,冬来落叶萧萧,想想这样的环境,想不美,都难。我听熟知掌故的朋友介绍,珊珂的池塘,是从山里流下来的泉水,在峡谷之间串联而成,我们看见的这口是其中最大的池塘,号称 “鲤鱼的眼睛”,意思这池塘是一脉活水,这是古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好比喻。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村中的巷子。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从竹林这边进入珊珂的路径。

珊珂的美,在它的空间。在那个“台子”上,紧凑地分布着几处古建筑,登龙第,大夫第,李家书院,都有几百年历史,都有着精致的空间尺度,天井小巧,楼阁听雨——西端的大夫第门坊上刻着“赐进士吏部尚书孙恭为云南通安州知州李炽立”,这两个历史人物究竟是什么时代,有什么掌故?至今令我费思量。东端这座李家书院,在台地上又升起阁楼,它是一个三合院的布局,天井比一般天井深,可以为书院容纳更多的光线。池塘这一边是围墙——远远望去,整座建筑如缥缈在空中——珊珂的空间,从外门坊——池塘边是一转,此刻注目那一方远景和中景,自然会默然无语——进而沿着池塘边,渐渐走近那座台地,又是一转,此刻还是不敢高声讲话——直到沿着石板铺就的小坡,通过那个已被拆去的里门坊,再次实现空间的转换,进入这一组建筑,前后的空间序列,就像是始终被吸引,被某种力量牵着。如果放在《儒林外史》中,它可比杨执中的家更有仙气。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进村的门(门坊已毁)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金溪古村落赏读之珊珂(中国传统村落)——宛若琼台之上的玲珑清冷

临水的楼台

村子里没有一幢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建的建筑,在这个小小天地间,时光仿佛凝固,甚至会倒流——喜欢安静,梦想隐居的朋友都会喜欢这个小村——我曾经讲在珊珂那个地方可以给朋友设一桌筵席——陈主任就问我哪里可以摆上一桌呢,我去了几次怎么就没有发现?其实就在门坊这里,用竹木架一个玲珑小阁或者盖一间玻璃屋子,因为它宽仅两米,当然是四个人围着一个小方桌,甚至可以席地而坐,尽可张罗一桌精致菜肴,金溪竹笋,金溪鸡汤,金溪齐菜,金溪藠头,一壶大耿村酿制的葡萄酒;也可以夜来围炉品茗,用宋瓷,盛泉水,烹雨前,剥金溪蜜桔,削金溪蜜梨,就金溪藕丝糖——先前的门坊下面,就是池塘和跨过池塘的古道,透过仅仅两米宽的取景框,白云、山泉、白鹭,倏忽而来,倏忽而去——为什么要想象是一大桌客人呢?或许就让它空着,让人想象,不是也挺好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