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古村落盛夏行(七)泉铺、焦和、上冯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山村考察(湖北省) |
大冶古村落盛夏行(七)泉铺、焦和、上冯 
泉铺,果然山泉环绕——泉水成溪,发麓于高山,又东南向西北绕过村前。村子应该是坐北朝南,面向泉溪。

这座村落,布局紧凑,俨然一座大屋,这是鄂东南常见的——但最令我们惊奇的,是村子居然建有两座碉楼(其中一座局部已经坍塌)。这种村庄格局,让我想起了靖安的雷家,一个畲族村落。也有这么一个碉楼,当地叫保驾楼,称全国罕见——可是,这不,大冶金湖就有,而且是一对(虽然只有其中一座完整)。窗框都用白石,与墙砖对比鲜明。
这种巷子,在大屋的类型中,应该称为“内巷”。石板铺砌,材质均匀,在鄂东南一带属于质量上乘的。
这也是“内巷”。
厅堂。
看起来像天井,其实是内巷。
内巷。

这座建筑,显然是吉安民居的形制。
白石做的门槛。
焦和村的一座建筑,典型的鄂东南民居。中间槽门凹进,两侧各有两间,面宽五间。黑瓦,白檐,青砖,石裙,石窗框。中心间和外侧山墙分别出墀头。
二楼部分,我正在琢磨,它不可能是戏楼——当地老乡对我说,这个不是戏楼是回楼,主人休息或者请客人雅聚的地方。我一听,也有道理——问题是,这种格局从何而来的呢?

这两个狮子的雕刻,算是比较深透一点了。

地上的装饰。
来到坐落在龙角山北麓的上冯村,已经中午。这个六年前造访的古村,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村中还保留着几幢非常不错的民居——只是那座祠堂,分明和保留的古民居不搭调。最可惜的是,它对面的新屋下,一个有着圆型水塘美丽的小村,居然在视线中消失了。
这是一个沿山势跌落的村子,分成几个台次。溪流伴随翻山古驿道串联村落的交通。
五开间的槽门老屋,是这一带比较气派,规制较高,家底厚实的民居。

木雕也堪称讲究。
这三道白石,显然不是窗眉。
水井,就是泉眼。跺一跺脚,它就会冒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