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溪古村落(十一)(下)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珊珂村,存“大夫第”门券和“登龙第”宅第门额,所指人物为云南通安州知州李炽,但县志进士榜未见此人,疑心其功名是举人。 
横源村,存“州司马(相当于府同知)”宅第门额,应该指明隆庆五年进士张应雷(湖州府推官)。
朱家源村,存州司马第门券,不知所指何人。
竹桥村,存“文林第”(为正七品文官) 宅第门额,指余为霖,清顺治八年举人,官至山东齐东知县。
杭桥村,存“进士第”、“总制旧家(官名,即总督。明武宗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杭桥古名杭溪。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吴翰词,清康熙五十二年武进士吴士亨。总制旧家应该指武进士吴士亨。 
澳塘村,存“大夫坊”牌坊,“世尉”、“科第”门坊,指明代周瑚。嘉靖十年(1531)辛卯科第62名举人。

戌源村,存“儒林第”宅第门额和“五马”门坊,不知所指何人。
车门村,存“大夫第”宅第门额,不知所指何人。
中洲村,存“解元第”坊(宅第)、“世袭口骑尉第”坊。金溪县志有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年乡试,中洲人吴国柱为武解元(江西省武举考试第一名)。“解元第”坊即指吴国柱。“世袭口骑尉第”指明万历八年武进士、抗倭将军傅良桥。
东岗村,存“文武世家”门楼、父子登科门楼(县志有载,未见),兄弟“文元”匾(指清傅士鸿和傅士修兄弟二人)。傅云龙,明崇祯七年进士,傅钟岳,清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楼下村,存“进士门”门坊。应为徐炳灿,咸丰壬子科(1852年)武进士。
下李村,存“丽江赞府”宅第门额,为李希郊、李宝铭父子分别中清道光二十年和咸丰十年进士的宅第。
栎树下村:存“进士第”门楼,指周亮工(明崇祯十六年进士)还是周鼎(清乾隆十九年进士)?不明。因为周亮工祖籍金溪,出生在南京。这个村落非常小,出两名进士,很强大。 

涂坊村,存“都督第”宅第门额,指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武进士的抗倭将军黄朝聘,累官至宁夏总兵官,挂征西将军印,兼后军府都督同知,
褐源村,存“簪缨世家”(簪缨指:古代官帽上的佩带。簪缨世家指:的是世代为官的显赫家族)和“大夫第”宅第门额,好像是明宁前道副使、庄浪道张应吾,历史上褐源村的进士就是他。但是今天褐源主要是郑家,这个也可能是虚名。张应吾故里应该是褐源村之张家。
窑坊村,存“岁进士”门楼,题“提督学政口口林,乾隆丙辰(1796)年恩科贡元姚兰蓉”。
郑坊村,存“科甲世第”、“科第”门楼、“进士第”、“恩荣 、龙章宠锡”坊牌坊式宅第门额,不知所指何人。
后车村,存“太史第”、“进士第”宅第门额。村中曾出明宣德二年进士何自学,清雍正元年进士何齐圣,光绪二十一年进士何莘耕等三名进士。
植源村,存“科第”牌坊式宅第门额和“州司马第”,应指黄佳杞,道光举人,官林州知州,署庆远府知府。
常丰岭村,存“世科第巷”门券,指明崇祯四年进士刘应迪、清康熙六十年进士刘宝寀。
全坊村,存“科第”牌坊和官厅。“科第”牌坊指始迁祖全同公为宋初明经及第(宋时出身同于进士)。官厅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贵州铜仁知府全庭训致仕归里后所居之屋。
坪上村,存“中宪第”宅第门额,坪上村历史上曾有5人中进士,此宅不知所属哪一位。
旸田村,存“枢密府”祠堂匾,南宋邓清溪,枢密副使。
黄通村,存“枢密府”祠堂匾,南宋邓雱,枢密副使。(邓清溪和邓雱疑为同一人)
二都刘家村,存“科第世家”牌坊,建筑精美,传为明代,不知所指何人。
金溪古村落之中的科举建筑当然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有的村落我没有去,有的是去了的村落之中建筑已经遭到破坏,比如崇阳聂家,就是今天崇麓村旁的聂家村,这个村子历史上出过三位进士。但是我在村中没有看到科举建筑的遗存。另外,一个是新田(原属金溪),现在是东乡县红光垦殖场,坐落着吴伯宗状元府。一个是临坊王家,明清两朝出了六名进士,现已划归南城县。
即使如此,当我把以上这些建筑列出来的时候,依然被震撼了,对之充满了敬畏——不仅对着历史上的人物,而且为着这些伫立荒野、褒扬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建筑。为什么说金溪古村落给我营养?因为它们以一个县丰富而真实的遗存,让我吸取了很多东西,让我感慨,让我敬畏,让我百看不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