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梁古村落

(2013-01-17 22:20:19)
标签:

杂谈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浮梁古村落

为什么要远足乡土,只为一次清爽的呼吸,一次轻松的行走,一次不期的邂逅。

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浮梁县的沧溪古村和严台古村,均已经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浮梁境内有很多这样有价值的古村落,然而,景德镇的繁荣掩盖了浮梁的光彩。原以为除了景德镇,浮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荒野,否也。浮梁这个地方,地处赣皖交界,唐代即已建县,景德镇则一直归属浮梁管辖(解放前)。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不仅记录了这个地名,也提示了浮梁的茶叶贸易在唐代的鼎盛。至宋代以后瓷业逐渐繁荣,至明清达到顶峰,孕育了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与此同时,因地缘关系,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

周六,我们离开武汉赶往景德镇,准备第二天专访两座古村。过九江大桥收费卡时,遇到一段小插曲,因为收费卡位置比较高,递钱不方便,开车的朋友希望收费员侧立起身好接钱,对方说,你自己站起来,朋友说,我在车里不方便站起来。没想到对方来了一句,你烦不烦,不交算了!(真是有趣的对话)于是我那朋友只好缴械......路过九江到鄱阳湖的时候刚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很清新。当晚,我们住在景德镇,从宾馆电视新闻里得知武汉荣登因阴霾造成的十大污染城市之末位,我有一点庆幸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我们由景德镇出发,沿国道向东北方向赣皖交界的勒功乡驶去,路况很好,也没有多少车辆,两边植被茂密,古树交映,几乎感觉不到冬天萧瑟的景象。60公里之后,我们驶向岔路,来到沧溪村的所在的村级道路。我们沿着村前静静流过的沧溪溯溪而上,进人村中。

据介绍沧溪村始建于东汉末年,始祖朱秀,建功卓越,退隐归于此处,距今已有1700余年。果真如此,则它比浮梁的历史还长?

车子停在村口“蜚英”牌坊前,这座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砖砌门楼式,保存完好,如果算上两旁八字照墙的话,从上到下一共跌落五层屋顶,可计为“九滴水”门坊。第二层屋檐中间白色墙面书写六十厘米见方的“蜚英”二字,“蜚英”应该是驰名的意思。坊前遗存栓马石,旗杆石等,前面是半月形的风水池。这个牌坊是明代任池州知府的朱韶为纪念包括曾担任过皇师的宋代理学家克己公朱宏(被朱熹尊称为克己先生)等人所建。江西的老百姓喜欢把进士称作状元(在抚州的浯溪村,村中的老乡介绍那座“奕世甲科”牌坊的主人状元王廷垣,实际是天启乙丑二甲进士,当科状元是余煌),沧溪村的老乡告诉我说建这牌坊的主人是南京某某科第十八名的状元,这当然是自相矛盾的说法,看来他们自己说的状元,指的就是进士,两者同义。看牌坊上写的是 “登南畿甲子科朱韶”,我想想这也无不妥,荒山野岭能够出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称其为顶尖人物实在当之无愧。浮梁古村落


 想这位明代的进士,对相隔数百年宋代的先贤,一定惺惺相惜,以致于他们的墓葬也做了“邻居”。我望着村后古木掩映下这两座古朴的墓冢,不禁在想,两位先生默默相伴了近五百年,这将传递给我们怎样一种精神的力量呢?

村中街巷井然,民居成片,黑瓦白墙,马头山墙,带着明显的徽派特征,但似乎又别有一种质朴。是没有那么稠密?没有那么奢靡?我说不好。

据说,历史发展到清末民初,因茶号的兴盛,村落涌现出一大批富商,小小村中就有六家茶号,留下了许多装饰精美的古宅。这一点我没有去一一见证。因为我的注意力貌似都集中在明代建筑上了。没有人导引,从“蜚英”牌坊进去,我一路往古村纵深走去,经过一个三岔路口(村中一处专门祭拜的场所),穿过一个叫“三贡坊”(这过街楼栏板上一块古旧木牌上面“三贡坊”三个字是从左往右书写的,我没搞明白)的过街楼,却在不经意之间和它——那个拜殿已经毁损的明代祠堂——邂逅了,由两边未倒塌的厢房山墙形成了夹峙的空间,轴线顶端享殿黑色的瓦,褐色的木构架,底墙梁枋上“紫微高照”黑色的大字,青绿石板和青砖的铺地,斑驳的砖墙,一派废墟的气息,浑厚沉郁,拿毁损的拜殿正好把祠堂中间打开了,露出一方天空,一时间,在这样的空间包围下,情感好像可以从方方的山墙轮廓勾画的空隙间抒发出去,又好像不期之间相逢一位几十年未见的老友,刹那间紧紧拥住了我,这正是我要寻找的。浮梁古村落


 在村中我一共发现了明代牌坊,明代祠堂,明代故居,明代家庙,明代古墓等多座明代构筑。并且大都和朱宏,朱韶,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人物有关。祠堂柱子虽然是杉木做的,但是覆盆型的柱础,丁栱,冬瓜梁,豆腐块的窗花以及浑厚的石雕等等,分明都是明代的做法。明代祠堂,估计是正德年间朱韶主持修建的;明代故居就是朱韶本人归乡之后的居所;明代古墓即嘉靖年为朱韶立的墓。村子最南部面向路边排列着五座坐北朝南的民居,正门之外沿路分别建有小型三合院,分别有五座院门,都偏向东边,且正好都迎向溪水流来的方向,寓意可以装财(以水寓财),号称“装水门楼”,形成有秩序有韵律的风水景观。浮梁古村落


 最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村支书,他给我们看了一本专门介绍古村的小册子。我觉得这个册子上写的东西对古村的价值还没有挖掘充分,这样没有挖掘充分的村落,太多了!我提出,沧溪村的价值至少有四点可以总结:

1、风水格局的典型

2、传承有序的典型

3、明代建筑的典型

4、文化名人的典型

和支书说了这些,他显得不以为然,大约他觉得书上写的,自然是不会错也不会遗漏的。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他们自发地保护古村,在另外的地方规划了新村,古村落内保持得整洁而有秩序,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浮梁古村落


 村中的油坊在榨菜油,一路飘着菜油的味道。

第二站,我们缘路继续向前,跨过沧溪,赶到严台村。据村口招牌介绍,严台村起源于东汉光武年间,是严子陵隐居的地方。但是现在村民全部姓江,这我就搞不懂了。民国四年(1915年),江村乡严台村江资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另外还专门竖着一块碑,说明优质红茶产地离此20000米,我猜想可能是写多了一个零,不然20公里之外,好像应该不属于古村的范围了吧!

这是一个峡谷中的村子,格局很有特色,相对封闭,需要通过一个两溪交汇处的门楼才能进入,门楼上有一块民国时候的匾“严溪锁钥”,离入口不远的小土丘上,保存几株高大的古树,其中一株红豆杉,比我在三清山看到的还要古老。门楼内是一个人烟繁密的聚落,沿着小溪的道路串联起一幢幢民居,跌宕错落,也显得比较拥挤,有一户人家用青石板做的台阶和护栏很考究很奢侈,可惜栏杆后面的建筑却是一座新房子,让我疑惑好久。

中饭选择蛟潭镇路边的一家普通农家餐馆,共点了六道菜,一碗蒸猪脸,一碗蒸土鸡,看见案台上两盆鱼,取舍不下,忍不住让烧了两个鱼,鲫鱼和野生河鱼(叫不出名字),烧苦槠豆腐,炒新鲜蕨菜。大家胃口很好,每个人喝了两碗甜酒,拿鱼汤泡了两碗饭吃。做菜的厨娘刚刚弄完我们一桌菜,就把灶台擦洗得干干净净,这村野间的细心和讲究让我们一行人很感慨。

吃完饭,看见房东在院子外面洗萝卜,拿来尝了一个,是甜的。

晚上赶到乐平,接着顿顿吃大餐,但浮梁那家农家菜的味道还是挥之不去,尤其我吃的鱼可谓多矣,那道煮河鱼,唤起了多年以前舌尖上的记忆。

元月十四日(周一)下午参观完乐平浒崦戏台,在告诉公里引路旁一家正在做戏的村中戏台前听了一段赣剧,即驱车回来,快到九江的时候,大雾弥漫。小池路段高速封闭,我们被疏导到205国道,再经龙感湖、黄梅、花桥三个高速路口,都被拦回,我们如是在国道上折腾了一夜,凌晨1点回到武汉。

2013年第一次出访古村落,匆匆记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