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向红: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2013-12-17 09:26:08)
标签:

实际

优缺点

方法

都是

语句

教育

分类: 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枫亭中心小学 刘向红 2013.12.2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欣赏后谈看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读读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傲慢谦虚 恼怒 荒凉 朴素 价值 嘴巴 吵闹 感受 捧起 和睦相处 盛东西

(二类字):懦弱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开火车读。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 出示课件:1-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

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

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师过渡: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出示课本7-9自然段。)

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小组汇报学习。

b.引导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C、分角色朗读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2-9自然段)  

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另一生读陶罐的话;自由组合读(去到旁白)。

课件出示:

3、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板书:坚硬 

师:陶罐那么谦虚,他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板书:易碎)

师过渡小结: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难道陶罐一点长处也没有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许多年以后……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能力。                                        

1、师出示课件(表演:边笑边说话):表示人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你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生动。

2、师:谁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几句话?

五、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易碎    坚硬

                                谦虚    傲慢

                                美观    无影无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