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箑亭

(2017-04-03 17:05:51)


箑亭

箑亭

宣统朝的实际统治者、溥仪父亲醇亲王载沣,其王府花园(现为宋庆龄故居)东南角的假山上有一座华丽的扇形古亭,称扇亭。其匾额上正名为箑(音shà,扇子)亭,是醇亲王载沣亲笔题书。

箑亭为八柱平顶亭,亭子上面画着桂林山水和各种花鸟,是京城四座扇面亭最为接近扇面形状的一座。亭子位于花园的东南角,这个方位在八卦中是“巽”[xùn]位,意为风。再一次契合了“扬风仁政”的典故,可谓寓意巧妙。这座亭子的亭额用字值得一提,“箑”字为扇字的古体字,与南方扇字的发音sha也极其接近,可以说是匠心独具。

    箑亭建在小山上,形成花园高点的一景,登上此亭不仅可以俯瞰什刹海后海的景色。与花园里另一座折尺形状的亭子听雨屋对应,一风一雨,喻示着和风细雨,风调雨顺的吉祥之意。

箑亭
箑亭
箑亭


王府历史

同治死后无嗣,醇亲王之子载湉[tián]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1890年),奕譞[yì xuān]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fēng]袭爵。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奕譞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醇亲王,宣统帝父,监国摄政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19061967年)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这座王府就成为声势显赫的醇亲王和摄政王载沣的府第。末代皇帝溥仪出生于此。溥仪成为继嗣皇帝后,受任监国摄政王,因此,醇亲王府也称摄政王府。

载沣按规制在南海建新的摄政王府,未成便爆发辛亥革命,载沣辞职。

 

 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1016—18911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他负责建设海军的时候(李鸿章是会办大臣),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很大一部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了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11日),醇亲王奕譞薨,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则继承醇亲王封号,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814—190811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本文节选自百度和新浪博客部分相关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