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疫情,给我们注射了什么?

(2020-03-04 17:42:00)

这是一段多么特殊的日子呀。

 

我呆在家里,经常外表平静,却内心激荡。

 

那些蜂拥而至的思绪,像水面的波纹,被风吹起,转眼又散了。谁能抓住水面的波纹呢?


 想想这段日子,我觉得生活中有很多悄悄的变化。

  

变化一,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的日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头脑里的风暴,一部分是居家的日常。日常生活里,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关心粮食和蔬菜。

 

 那些好久不用的面包机、烤箱统统都让我挖掘出来。厨房变成了我的实验室,面包机和烤箱变成了我的炼丹炉。

 

 按下机器的程序键,就像猎人设好了埋伏,我只需在一边等着。

 

一会儿,屋里,就像有什么东西无声地炸裂开一样,面包的香气弥漫开,那是麦子烤熟了的味吗?那种暖烘烘的甜味,让人觉得踏实和温暖。

 

 遥想田野里的麦子像巨大的棉被严实地包裹着大地,室内的麦香也妥帖地护卫着我们的胃肠。

 

 还有烤地瓜,怎么样烤出来的地瓜才能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油汪汪的?我很享受食物出炉时热气腾腾的样子。与食物具体的形状和吃到嘴里的味道相比,它们的香味和热气,倒更像是食物上飘浮的灵魂。

 

 那天,一个女友炫耀说,她居然会蒸馒头了,我赶紧说,我蒸馒头最拿手了,刚要滔滔不绝,被她断然打断:光说没用,拿图拿视频来,我才服你。嗬家伙,俨然厨房大比武的架势。谁也不服谁。

 

 女友们纷纷在朋友圈里发各种饼,包子,甚至麻花、豆包……想象各地的女友们,都不约而同地撸胳膊挽袖子在自家厨房锅碗瓢盆刀叉剑戟的大展拳脚,争做中国好厨娘。这也是非常时期的一大壮观。

 

 让我没想到的是,儿子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居然会做了好几道高难度的菜,什么红烧鲽鱼头,水晶肘子,酱牛肉啥的。我发现成为好厨子的必要条件就是你得馋。我还发现,我俩现在不仅聊天不在一个频道上,完全是对牛谈琴一言不和就把天聊死的节奏,吃饭也不能在一个饭桌上了,我们隔着手机屏幕,彼此都很嫌弃对方的口味。

 

 憋在家里的日子,好多人转战厨房。原来海子说的“从此,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这样的一种烟火气,有在柴米油盐中打滚的实在感觉。走进粮食和蔬菜的这片天地,也别有洞天。“食物,是一种令人上瘾的毒药。”

 

变化二,重回大院

 我家的小区原来是个新小区,听口音好像邻居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面目模糊,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搭理谁,一副关起门来过日子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有时听左邻当当地剁馅,我妈说,他家爱吃包馅的。有时看见右邻推着个干干净净的老人出来晒太阳,我妈说,他家孩子孝顺。我们对邻居的了解仅限于此。

 

 疫情期间,大家都困在楼里,哪也去不了。小区建了个群,原来左邻的女主人叫叶子,右邻的女主人叫桔子,我叫麦子,竟然三子相邻。

 

 小区今天发个口罩,明天发个酒精的,大家就互相招呼着。小区里,今天他联系了一家卖豆腐的,明天她的好朋友家是产苹果的,后天又有人联系了谁家园子里自产的小葱,价钱都很实在,小区的群里每天都有各种接龙,买这买那的,热火朝天。

 

 大豆腐热气腾腾,小青菜嫩绿水灵,大草莓红艳艳的……大家有时还在群里顺便交流一下做菜的心得和新发明。有时,我一眼没看到微信,送菜的把菜扔下就走了,等我赶到小区门口,有邻居已经把钱替我交了,在那等我们陆续来取。邻居们还自愿组织起来当志愿者,为大家服务,我好几次请缨加入,都被拒绝。人家说:“你就来这么几天,好好在家陪老妈吧。”

 

 叶子家的小院里种了好多青菜,她经常给我一大盆。她还给我她包的荠菜馅饺子。桔子家今天给我一箱苹果,明天又给我一袋桔子的。

 

 我和我妈说,怎么好像回到了以前的大院时代。那时,今天他家包包子给我家拿几个,明天我家包饺子给他家一盘尝尝;今天做菜酱油没了,上他家倒点,明天他家葱不够了上我家抓几根。每家的厨房都是半开放的,烟火气相闻。经常边炒菜边唠嗑。孩子们也像耗子似的各家乱窜。

 

 那好像是很遥远的回忆了,像史前时代一样。

 

 如今,疫情让我们彼此走近了。可能是在家憋的,现在大家见面都可爱说话了,有时甚至没话找话地瞎聊几句,保持着1米以上的距离。虽然戴着口罩,还是能感到口罩后面的热络。这种互相帮助和亲近的感觉挺好的。原来,邻居们也不像他们以前有点冷漠的样子,大家都挺热心挺活泼的。现在大家都脱下了陌生人的外衣,我感到身边一下子多了很多生动和鲜活的面孔。

 

 我给我妈换了个手机,原来的太卡了,教她怎么参与小区里的买菜接龙,这么好玩的事,不能不让她知道。她可真行,那天我一睁眼,她自己接龙了好几个。她还知道了谁家有个孩子妈妈,谁家可能是小夫妻不会做啥总问邻居,谁家可能人多每次买啥都买的多……这家伙把她能耐的!眼瞅着奔东家长西家短去了。

 

 只是不知道,疫情结束,大家是不是又变成了以前的样子——步履匆匆的,没功夫答理身边的邻居,应该不会吧。

 

 这几天,看一个新冠肺炎的患者回顾他的救治过程,他说:中国人之间,地不分南北,只要是好人,彼此就很容易产生一种亲近感。这也是我们这个文化的伟大之处。他还说: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实是看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变化三,关注内心,检视自我

 

 那天,女友给我发微信说:亲,在家呆着没事,我就反思我自己,我发现我真是挺傻的,以前做了好多傻事,有的想想挺惭愧的。在很多事情上,我真的有点缺心眼。追根溯源,其实是从小没人管,少家教,像野草一样扑扑愣愣地活着。

 

我在疫情期间的一个特别体验,就是和女友一聊就聊好几个小时地深谈。夜深人静,明天又不用早起,就使劲聊。两个坦露的灵魂,赤诚相见。我们谈到各自的成长,局限,分享我们的生活体会,还有我们对世相百态的观察与思索。

 

 这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处在这种完全的“安静与孤独”中,整个世界好像就在你面前褪去它的外壳,以它真实的面目出现在你面前。

 

 疫情,让我们对许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对很多事情有了更本质更真切的体验。疫情,也让我们变得有点脆弱和敏感。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帮我们打开了一个内在的通道,让我们更有机会走进内心,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

 

昨天西部的女友江江半夜发过来一张照片,她说:我钩了同款的4个包包,给南昌的陶子,武汉的华姿,还有你。等疫情结束,我们挎着同款的包包,一起走在祖国东西南北的春风里。

 

这是多么美好的期待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草木有本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