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年的沧桑

(2018-12-20 12:10:05)
我的同学是医生,我找他看病。我惊讶:几个月没见,你这头发掉的,都见亮了。他叹了口气:说不定哪天我就从这楼上掉下去了。我一惊,看他,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我问:咋的了?他摇头,啥也没说。

第二天,我去给他送检查结果,他又冒出这么一句“哎,说不定哪天……”我知道医生的压力大,可咋也不至于这样。寻思来寻思去的,我就张罗了个饭局,几个同学一起,和他唠唠。

没想到,压在他身上、让他气喘吁吁的这根稻草,是他老妈。

他妻子也是医生,还是主任,贼忙,一到周末就全国各地的开会讲座。他本来也有很多学术交流活动,但这两年他都推了,为了照顾老妈。他老妈80多了,去年还能看我们的报纸,今年起,就一阵糊涂一阵明白的。那天,他妻子出差,他晚上下班回来,家里静悄悄的,没人。打电话,老妈没带。出门,到处找,都没有。报警,人家说不到24小时立不了案。查小区监控,没有。调楼里的监控,也没有。莫非老妈还有楼里?他就一层楼一层楼地找,结果在30层找到了。老人蜷缩在楼梯的过道,已经动弹不了。他判断老妈是摔倒后骨折。大半夜的急诊,办理住院,只能加床。老人一直喊疼,他在床边一宿没睡。他有一妹,在国外,根本指望不上。第二天一早,把老妈托付给护士,他赶紧回到自己科,查房。处理完自己的病人,再回来照看老妈。老人这么大岁数,没人愿意做这个手术,再说老人的身体条件手术也有风险。但他知道,如果不手术,躺在床上,老妈的心肺功能就会慢慢衰竭。只能去请最权威的专家,虽是同行,他也得一再恳求人家。老妈手术那一周,他掉了10斤。这边是老妈,那边还有他的病人也撒不了手。真是心力交瘁。

老妈现在恢复得不错,能拄着拐慢慢溜达了,可神智却越来越糊涂。虽然有保姆,医生同学还是每天给老妈做三顿饭,中午再赶回来看一眼,晚上睡觉也得听着点老妈那屋的动静。神经每天绷得紧紧的,生怕老妈有个什么闪失。

他说:现在,我妈经常叫我妈妈。我心想,等我老的那一天,我也想有个像我自己这样的妈妈来照顾我。能有吗?真不敢指望。我妈有的时候,还当我是小时候呢,说我放学回来晚了,我一进屋,她就要打我。我说,你还想打我呀?你把我打跑了,看谁来管你?有一天,我媳妇出差出来没去上班,在家里倒时差。她躺在床上,看见我妈到我们的房间里来了,她摸索着,自言自语:这是我儿子坐的椅子,我得坐会儿。这是我儿子穿的衣服,我摸摸……她把我的东西摸索了个遍,才走。那是她明白的时候。有一天,我妈把床尿了,我给她换被单。我这人平时笨手笨脚的,换个被单把我忙活的满头大汗。后来,我妈的被单都找不着了,我只好让我媳妇再去买。等再换被单的时候,我发现,我妈把那些被单都一层一层地套到被子上了。她是想帮我干点啥。

我们那顿饭,我的医生同学滴酒未沾。他说:哪敢。我现地除了工作,就是围着老妈转。别的,啥都谈不上了。

我觉得,他好像置身在一个狭窄逼仄的空间里,有点喘不上气来,又有点孤立无援的感觉。他的自尊心,好像又不允许他向周围人求助,只能一个人扛着。

那顿饭,我的另一个同学也说到他老妈。他把老妈送到养老院了,为了这事,他纠结了好长时间。最后,让他痛下决心的,是老妈好几次忘了关火,差点造成火灾。后来,他每天把饭做好,不让老妈动火,可老妈自己在家居然摔倒了。他意识到,老妈已经离不开人了,可他和妻子都得上班,找了几个保姆都实在不满意,最后只有一条路了,上养老院。他老妈已经90多岁了,在养老院生活得不错。说到他的体会,他总结:我和养老院上上下下都处得可好了。只要我去,我就不让护工干活,我来给我妈洗脚,整理床,领她散步,我其实是给护工打个样,教他们怎么照顾老人,水温多少合适,手劲上怎么不轻不重的。你可以对护工有要求,但你不能直说,你一说,人家护工可能就觉得你挑剔了,事多。人家要是不高兴了,背地里能对你老妈好嘛。你就得一点点地感化她们,她要是还做不好,我就第二天再来,还给你打个样,直到护工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每次去,不仅给我妈带好吃的,我妈的左邻右舍我都给带,他们有啥事我都紧着忙乎。为啥?就为了我不在的时候,那些人一见着我妈,就夸我妈的儿子好!孝顺!我妈一听就乐了。有的时候,一走廊的人都夸我妈有福气,儿子这么好——这就造成了这么一种氛围,我虽然不能天天在我妈身边,但我妈随时都能听到别人夸她儿子,就好像我在她身边似的。

前几年,同学聚会,我们说的都是孩子。这些年,我们见面,说的都是老爸老妈。小的,一转眼长大了,老人的问题轰然而至,让我们如此牵肠挂肚。

前两天,和一喜欢哲学的女友聊天,我问,你最近看啥书呢?她说仙侠小说。见我惊讶,她说,自从我妈走了,我就总在想,人死了之后会去哪?到底有没有灵魂?也是走不出来,就陷到仙侠里去了,在那个虚幻的世界里,会觉得我妈还活着。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感慨:已经几年吃不到母亲做的芝麻糖圆子了,母亲年事已高,越来越没用精力做这些我爱吃的东西了。记得小时候,快到过年的时候,母亲会把自己当年种的芝麻炒熟,放在石臼里捣碎,拌上砂糖,满满的包进汤圆里,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令人满足和陶醉。有时候,母亲会在芝麻糖圆子里再包进一两粒脂油丁,吃起来除了香甜,更是满嘴的油。在贫瘠的生活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可是,现在,母亲的精力越发不济,无力再制作这些美食,属于母亲的味道,也越来越远了!

这就是人到中年的沧桑吧,总会有无法言说的伤感。就像龙应台说的,这是一个目送生命远行的过程,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我的前两个同学,还在做努力地挽留,希望拉住母亲的手,多陪陪她,想方设法留住这辈子母与子的缘份。现在,他们的母亲,明白的时候越来越少。儿子似乎也很难走进她的心里了,她把自己心里的那扇门一点点关上了。他们虽然做了很多,可和母亲日渐的衰老,还有她渐渐远去的孤独相比,他们感慨自己能做的这些简直是杯水车薪。

每一个老人,是不是最终都会走向孤弱无助的童年?做子女的,这时,就要像孩子小时候的母亲那样,把父母风烛残年的生命抱在怀里,给他们最后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