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月亮
(2018-10-18 17:25:24)已经过去好多天了,那晚的月亮总是在我的思绪里明晃晃地晃荡,一晃就把我晃进那个神秘又美好的夜晚。那是一个猝不及防的惊艳:呀!一抬头,一轮巨大的红色的月亮,低低的悬浮在小路的尽头。它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们的样子。月亮有多大呢?我伸出双臂去拥抱它,会把它抱个满满一怀。有大号的洗衣盆那么大——这个比喻太辱没它了,可为了说明它有多大,我也只能这样了。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月亮。
以前我看到的月亮总是孤傲地挂在高高的天上,离我们很远,把它的清辉清冷地洒下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再大的满月,也不过盘子那么大。
那晚的月亮,离我们好近,近到不需要仰视。近到,好像再走几步就能把它抱在怀里,或者它把我们抱进怀里。它静静地出现在我们的前方,像一个又温暖又明亮的亲切的召唤,默契又妥帖,我俩本能地向它跑过去。那晚的月亮,让我感觉,像亲人的眼睛,很近。女友突然停下来拽住我:我们去干吗?我说:到月亮那儿去呀。这是很自然的回答。她好像回过神来:到不了的。我们跑一晚上也到不了的。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失望。那么近,怎么会到不了?再往前走走吧。她说:太晚了,我们回去吧。我好像不情愿地回到现实和常识里来。从来没有过的,月亮离我那么近,它那么温暖地照着我,让我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踏实和安心,我却辜负了它。关于月亮的常识挡住了我们的路。那晚的月亮,我俩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把它拍下来。那似乎是一个神迹,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那是中秋,我和女友在一个小岛上。小岛也算小有名气,有过遥远的传说。东汉时,岛上有一对善良的老夫妻搭救过好多遇险的打鱼人。因为那个善良的传说,让我想象很早以前,这里似乎是一个桃花源。现在岛上有驻军,还有一个小村子,小村子几乎空了,村里的居民都到城里去了,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游客们坐船来去,离岛的末班船是晚上5点半。女友突发奇想:我们在岛上住一宿吧,看岛上的日出和月色。岛上只有一家宾馆,
晚上5点半一过,喧嚣的小岛一下子安静下来。安静的好像真空,有点不真实。小岛的落日是金色的,奢侈的好像把金色的颜料随意泼洒的到处都是,我们俩也被涂上了一层浓重的金色。黄昏的海边有一对祖孙,远看是勾着金边的黑色剪影,走近看小孩的红脸蛋,还有爷爷的满脸皱纹,小孩在用手机看动画片,爷爷在听广播里的戏曲。我们没有打扰他们。我们俩兴奋地沉浸在景色中。偶尔走过来一个古铜色皮肤的士兵,结实得像个铜豆子。一切都安静、和谐、温柔,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默契。等我们拍的差不多了,发现岛上暮色四合,祖孙俩和士兵都不见了。转眼间,小岛在暮色中沦陷,周围静的只有我们两个人的脚步声。
岛上之前还人声鼎沸的商铺转眼都大门落锁,我们只找到一家饭店还亮着灯。走进去,偌大的餐厅,只有我们俩。我们点了饺子和简单的小菜,还有一小瓶白酒。服务员一会过来赠我们一盘虾饼,一会又过来赠我们一盘炒菜,我们一再拒绝,真的吃不了。我俩一算,我俩花了50元,人家赠我们的菜也差不多有50元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呢。喝了点小酒,我俩晕乎乎的往外走,一推门好像掉进了深深的夜色里。凉意袭来,我们瑟缩着向有灯光的宾馆走。周围的树像一团团暗影,重重叠叠。前面出现了一条灰白的小路,一抬头,我俩同时啊了一声,我们看见了那轮红色的月亮。月亮之下,我们像两个灰黑色的小人,犹豫着是往前走迈进月亮里,还是回到宾馆睡一觉,第二天醒来继续过凡人的生活。月亮之下,我俩变回两个小女孩,脑子里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往前走,还是往回走?别的,都没有。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俩心里都有点害怕。皎皎空中孤月轮,更让夜色显得浓重,周围更黑了。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如果不是在岛上住了一宿,我们不会有这种意外的收获。我体会,旅行,要和对的人在一起,有对的心情,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人少和安静。多好的景色,人一多也废了。这就是人和某一处景物之间的缘分与契合,是可遇不可求的。还好,我遇到了。有一个时刻,我们和月亮,和那个夜晚,和小岛,是融合在一起的。妙不可言。
我曾经困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有了微信,当我披头散发地熬夜加班,看别人在微信朋友圈里世界各地的爽着嗨着,像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着窗子里又温暖又美食又浪漫的别人,我一遍遍地想,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在旅行中寻找什么?
据说,康德一辈子也没走出过他家方圆10公里以外的地方。
一个旅游达人告诉我,有很多旅行是苦行,舟车劳顿不说,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危险困难重重,与你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相比,你从旅行中收获到的,似乎完全不成比例。但你还是会一次次地出发,因为你对外面的世界还有很多好奇。你还籍希望于下一次旅行的新发现。我的不算多的旅行经历中,有不少是失望的。这让我尴尬,是我辜负了它,还是它辜负了我?是我的悟性不够,还是它浪得虚名?我们在寻找自己和自然与景物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那晚的月亮,我会珍藏,像一枚舍利子,照亮那些干枯委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