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坊间盛传奶茶刘若英为陈升的新书写的序。《给九十岁的你》,书是几年前的新书,文也是几年前的旧文,但是借助网络被广泛的关注,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适逢情人节,再读这段序言,仍然让人心动不已。陈升早娶了,即便他给刘若英取名奶茶,赞她:“刘若英就像一杯奶茶!她虽然不算标准美女,但就像杯温暖的奶茶,虽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但因为他早有婚姻,早有爱的人,因此撝守本分,从未对刘若英说爱,只说喜欢。如今刘若英也嫁了爱的对象不再是陈升,但是却仍然在期待陈升“九十岁”的日子。
奶茶虽然单恋陈升十几年,若隐若现,却终不越雷池一步。这段感情,不在婚姻之内,但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伤,不是决绝,也不是情深深意切切的強迫性表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一往情深,是一种可以谅解的客观存在。有人说爱情是不受理智支配的自然而然,也有人说爱情是不讲道理的野蛮情感。都只是放纵感情的借口而已。如三亚大东海的“裸晒”行为,暴露“天体”没有错,错在呆错了地方,崇尚自然也没有错,错在没有顾忌他人的不自然。
因此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曾经有很多想法想法拿来做题目,比如,给爱更广泛的空间,爱是好人才能享受的,爱可以单方面完美等等。但是若是在情人节谈爱,若是看到奶茶刘若英给陈升书做的序,能感受到的还有,若是爱情与婚姻,与两个人能在一起不能两全,那爱也还是可以留守的,可以转存,所以,有一种爱情叫守望,叫向往,就算是道阻且长,就算是水的中央,可能最终只剩下镜中花水中月,那种美好的感觉仍然可以怀想,可以独存。
作为最有才华的女艺人,知名才女,读刘若英的文字,唯美而深情,文采与表现力自然没得说,但是最吸引人的,是她的真情,心之流露,这一点,即便是最好的言情小说家,最矫情的玩弄文字女作家,也是做不出来的。情深不泯,但是只有真挚而不带凄凉,有感念而不绝望,没有拖泥带水的泄露,体贴顾及了所有人,才是刘若英这段文字的精髓及她的文采的妙处。即便是陈夫人与刘丈夫,读了她的序,应该也能体谅她无邪的爱。有朋友提醒我,写情人节,要写的让人有爱意,不要写什么大情大爱的,假的半死。有道理,什么冬雷震震夏雨雪,才敢与君绝,指天画地的誓言,不可谓不生动不高端,但是毕竟太虚幻,没那么实实在在。所谓誓言不敢听,不是誓言不好,而是发誓容易,验证难。捎带说誓言,某个老太诬人撞她,全部的证据就是说假话她全家死光光的毒誓。看似指天画地,实则一文不值。她发不发誓全家都会死光光的,早晚而已,不足为验证。
爱的意境,如果从文字上解读,单独完美的爱情,还体现在广为流传的据说出自活佛诗人仓央嘉措的情诗中。《那一世》:“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不管原作到底是谁,所表达的心意,那一种纯净的钟情,都令人心折。
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爱那个人,却不为能够占有。只为填满心房。只见情深款款,不见僧俗之别。所谓有情人,莫过于此吧。
还有章子怡主演的《一代宗师》,叶问与宫二的感情,也应该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境地,颤在弦上,却终引而不发,有情似无情,明白一世却宁愿糊涂一生。也才成就了一代宗师。
孔子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实也是应该也是对感情的态度。得到了固然美好,因为各种原因有情却不能谈爱,不能爱仍然倾情,才是情人的最终涵义吧。
因此老夫老妻们过情人节那是凑热闹应景儿,小三儿小六儿们过情人节那是趁机会消费冤大头,都过得资格不对。
说起情人节,临近情人节,各种段子横飞。有人说情人节是小三和正房抢一个男人的日子,是“地下党”浮出水面的日子,是玫瑰涨价的日子,是宾馆和饭店老板都高兴的日子。。。。。。也有人把情人节跟东莞扫黄联系起来,调侃,情人节到了,东莞扫黄了,美女大逃亡,敢不敢窝藏?实在是把好端端的情人节,糟蹋到了猪栏狗函。如果情人节就是为了那些不尴不尬的男人女人,心怀着各种鬼胎来找名目厮混,真是连玫瑰也要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