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老人
(2013-12-12 10:59:10)
这个周三的晚上,儿子发微信给我:今天,哈工大的树下老人走了,我很难过。儿子告诉我,他最后一次看见树下老人,还是在今年秋天。他看起来身体很虚弱。后来就再没见他,没想到,他原来病了,这么快就走了。
在哈工大,树下老人很有名。我多次在校园里看见过他。他是哈工大校园里一道特别的风景,同学们从他身边走过,都会笑着和他打招呼。他从1999年退休后,一直坐在工大红楼前的一棵树下,为同学们义务辅导考研,这一坐就是14年。他身边的那棵树也被同学们称为智慧树。
树下老人叫刘震北,退休前是哈工大能源学院的教授。最早听说他时,他还没退休,我家先生还在工大读研。他说,我总能碰到一个老教师,在校园里领着一帮学生,不是清理垃圾,就是平整草地。感觉这是一个不一样的老师,他愿意和学生在一起,愿意做一些别人看不见的小事。
后来刘老师退休了,他闲不住,就推个自行车,到同学们去食堂必经的红楼前,为同学们义务辅导考研。他把全校60多个专业的考研资料都搜集全了,做好复印、装订、整理、目录登记……免费给同学们用。除了辅导考研,他还帮同学们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经常买些水果,送给同学们。因为这里的不少孩子来自贫困地区,他们平时吃不上水果。过节的时候,他还给同学们送粽子和月饼。同学们说,刘老师对学生非常慷慨,可他自己却只抽非常便宜的烟。这么多年,他还一直住在4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
刘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些呢?他说,这些孩子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出来读书,父母都不在身边,遇到啥事也没人商量。他不仅管同学们的学习,哪个同学冬天穿不上棉衣棉鞋,他也要管。总之,他真是把这些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校园里有很多关于树下老人的传说,我想应该都是真的。以前电视没普及时,他就大半夜的把学生领到他家里去看球赛。曾经有一个学生得了白血病,同学们为他在校园里募捐,让刘老师碰上了,刘老师把兜里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可回家后一想,光出钱也不行呀。他又去找这个学生,要求和这个学生做配型。如果配型成功就抽他的骨髓。他说抽多少都行,抽干了也行,只要能救这个孩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了,要是我这把老骨头能换回这个孩子的健康,也值了。
刘老师一开始是每天骑自行车来,后来,他得病了,就坐轮椅来。同学们有时把他从家里推出来,又送回去。大家都熟悉这个轮骑上的老人。那是校园里一幅温馨的画面。
每年毕业的季节,很多同学都跑来和刘老师照一张相,留着。
刘老师的很多事,我都是听工大的老师和同学说的。大家说到他,说的最多的是,刘老师,是个大好人,是个好老师。在哈工大90周年的校庆晚会上,特意为刘老师做了一首歌,由谭晶演唱。
据我了解,老师对学生好,是这所学校的传统。我认识的不少工大老师都给学生买过棉衣棉鞋,因为这里的好多孩子来自南方,来自贫困地区。我认识的一个老师有一个习惯,只要在食堂看见自己的学生,他就要给这个学生加个菜。因为家庭困难,有的学生不舍得吃好的。而他们的学习任务重又是长身体的时候。
我认识的另一个工大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水轮机专家,他本来在国营大厂干的好好的,可非要到工大做兼职教授,还给本科生当班任。他经常请学生们吃饭,说是为他们改善伙食。有的同学假期不回家,他连出去玩都带着这些学生,说是让学生们长长见识。
我认识的一个老师,每年都领他的学生去滑雪。因为好多孩子是从南方来的,没见过北方的雪,他们一毕业也多回南方了,以后也很难再见到北方的雪。特别有意思的一次是,滑完雪,他请孩子们吃饭,孩子们可能饿了,埋头苦干。这个老师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饿了,可这样的时候呢,你们要先敬老师一杯酒,感谢一下老师,这是起码的礼貌。好,现在你们一起敬我一杯酒吧。我直想笑,还有这样让别人敬自己的。这个老师说,我的这些学生都是好孩子,可就是平时学习都学傻了,有点呆。像有长辈在,要先敬长辈,这样的事,我都得告诉他们。因为以后有多少项目,是要在酒桌上谈的呀。光知道学习也不行。
我耳闻目睹的这些师生之间的事,在工大的老师们看来都是太平常的事了,真的不足挂齿。但从这些琐碎的小事里,我能真实地感受到一种风气和传承。而这才是他们最打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