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性生存

(2010-12-09 08:55:29)

这是一个孩子的故事。中国青年报报道。

他叫郑正,现在是一家著名游戏网站的高级顾问。19年前,12岁的他与校长打了这个赌——若请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不用再写作业了。他真把郑渊洁请来了。

他从小就是个淘气的让人头疼的孩子, 最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他敢公然拒绝写作业。“第一,就是懒,第二,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重复?”因此他经常被禁止参加春游,被罚站,他被两所小学劝退后进入另一所小学。

一天,校长在演讲:“不写作业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以后就没出息。” “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郑正连手都没举。 “这话谁说的?”校长问。 “郑渊洁说的。”郑正正在看《童话大王》。 “郑渊洁说的?那你把他请来啊。”校长抬高声调,“你把他请来,他要是真这么说,我就免你作业!”

郑正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结果,这个母亲先去找了校长。“若能找来郑渊洁,则执行一个约定。”她说,“郑正哪门考试能上90分,他就可以不写哪门作业。”

这听起来像个奇怪的约定,但在老师们看来,这话从郑正母亲嘴里说出来,“一点都不怪”。

她从不打骂儿子。郑正不想上学的时候,她甚至不会发怒,而是带上小提琴,陪郑正到公园的大树下拉琴。然后用轮流撕花瓣的形式决定是否去上学,“谁撕到了最后一瓣听谁的”,“谁也不许耍赖”。

为了帮儿子,这位母亲托朋友找到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的崔永元,又通过他间接联系上郑渊洁。

深秋的一天,郑正突然被老师叫到校门口,他一度有点害怕,“以前都是轰到班门口就完了”。 结果,他看见了郑渊洁。

“同学们,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但是……” 崔永元回忆,郑渊洁刚一张嘴,坐在他旁边的校长“就有点儿坐不住了”,“脸色越来越白”。 郑渊洁也还记得,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崔永元便拿着小纸条上台和他耳语,“校长说郑老师工作很辛苦,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

“为什么啊?” “他说辛辛苦苦教育了几十年,都让郑老师这20分钟给毁了。”

崔永元捂着嘴,又压低声音补了一句:“不过,你看底下的孩子们这么乐呵,你就撒开了来吧。” 从那以后,直到小学毕业,郑正果真再没有写过作业。

1993年,由于工作原因,母亲要移民到美国。在机场,她与刚上初中的郑正击掌立约:照顾好自己,6年后来美国读大学。 郑正彻底变成了“差学生”。

他从不作弊,遇到考试,只是规规矩矩地在试卷里填上郑正两个字,然后交卷,得一个6分的卷面分。1995年,郑正上高一,他经常逃学,打工赚钱,然后花自己赚来的钱上网。

1999年,郑正通过了托福考试,赴美国求学。

第一次拿到大学课程表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鄙视”了一把。 “妈,这儿上的课怎么都是让我自己选啊?”

在美国,除了互联网知识,他还选择了美术、摄影、演讲等多门课程,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参与过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制作,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中国,师傅会领着你进门修行。在这里,师傅只负责为你敞开很多扇门。”郑正说。

 

近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与郑正的这段往事,引发很多人的关注。令大家好奇的是,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如今长成了怎样的青年? “他从不打断别人说话,非常有修养。”郑渊洁说。 “我见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少,没3分钟就撑不住劲儿了。”崔永元幽默依然,“但这孩子绝对是一谦谦君子啊。” 好友则觉得他“外邪内正”。“911”的时候,郑正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献血。

郑正直言:“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残次品,但我庆幸,我是那个残次品。”

而郑正的母亲只是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她曾在书店看到过一本书,叫《窗前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因为淘气而被勒令退学,但最终,小林校长收留了她,并愿意和她做朋友,后来,小豆豆成了一名善良的作家。 “在现实中,我找不到小林校长,只能自己去做那个小林校长。”在3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这位旅居美国的母亲用了很长时间回忆童年的郑正。 郑正喜欢“做值日”,他甚至为了抢着扫地而跟别的小朋友“打了起来”。 郑正还喜欢小动物,看到一只流浪猫被两个大孩子“用绳子吊在树上”,他居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郑正只是不喜欢把手背在后面,不喜欢写作业。

其实,他同样不喜欢辍学。被轰回家的时候,他常会杵着腮帮,怔怔地听着隔壁校园传出的广播体操音乐;他还曾偷偷跑回学校,扒着门缝,望着小伙伴们上课的样子。

电话中,这位母亲兴奋地回忆“打赌”的故事,她还记得,郑渊洁演讲后,郑正居然主动写了一篇回忆作文,乐呵呵地交到自己手中。

“郑正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没能进入礼堂听演讲。”记者说,试图询问她当时的心情。

“他没有告诉过我啊,他没有听到演讲?”电话那头,这个60岁的母亲,突然哭了。

原来她从来都不知道,19年前,当礼堂里的欢呼声把“屋顶都掀起来”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老师要求站在屋外的寒风中。这个12岁的男孩,一手抹着自己流下的鼻涕,一手紧紧地攥着那本《童话大王》。

 

这是一个有点残酷,也让人心酸的故事。好在郑正有一具与众不同的妈妈,否则很难想像他会是什么样子。

 

最近,还看了网上很火的老罗的视频演讲。老罗也是一个野性生存的产物。他从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经过十几个月的努力成为新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老师。这样的人,还有韩寒,初中毕业的他拒绝了复旦大学的保送。当然还有郑渊洁。往远了说,比尔盖茨也是。他们都不是正常的教育制度下的产物。他们不是学校培养出的乖宝宝,他们都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

 

不是建议让大家去学习他们,我想说的,是他们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那种反抗精神。正是这些,让他们能在野性生存中,成长起来,壮大起来。而不是像乖宝宝们那样被小心保护着长大。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还要在学校中成长,我担心的是,他们身上的野性泯灭了,成为驯养的动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庭煮妇生涯
后一篇:天冷,贼出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