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节

(2010-05-06 17:42:02)
标签:

杂谈

5月,又到母亲节。我们怎样做母亲?做母亲,是女人的天性。孩子的衣食饱暖,每个做母亲的,都会尽心尽意。但这远远不够。
除了养育孩子的身体,母亲更重要的使命,是孕育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拥有健康的人格,饱满的内心。我们怎样才能做到?
5月,也是焦灼的季节,小升初、中考、高考、毕业的孩子面对择业……母亲的心忐忑忧虑。孩子成长中面对的层层关卡,都竞争激烈。我们能做什么?
学业和择业的压力,让母亲们没办法轻松,她们的心总是提着的,放不下。小学、中学、大学,竞争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怎么敢掉以轻心?似乎只有毕业于名校,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是很多母亲内心的逻辑。在这条孩子成长的链条上,除了绑着孩子,还绑着母亲,甚至还绑着一个家庭。这是中国教育的残酷。做母亲的,能怎么办?
女友从国外回来,领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整天玩,他们的假期很长,不玩干啥?回到国内的女友一边领着她的两个孩子疯玩,一边把小侄女看得紧紧的,让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小侄女愤愤不平:他们为啥整天玩,我为啥就得学习?女友告诉她:因为他们在美国,你在中国。中国孩子拼命学,还不一定能有一个好的前途,你还敢不努力?
有一年,一群美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我问他们在中国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们几乎都对中国同龄人学习的努力刻苦感到匪夷所思。他们说,中国孩子的生活太不可思议了,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如果让你们也这样呢?他们说:那我会死掉。中国孩子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国孩子对美国的了解也让他们吃惊。相反,他们只会说简单的汉语,对中国只有很少的了解。这是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差别。这其中的另一种反差也让我感到震动,那就是美国孩子虽然远不如中国孩子博学,但他们个个都那样阳光、自信、生动、健壮。而中国孩子相比则胆小,害羞,刻板。有一个作家说,他刚到美国时很震惊于美国人脸上的自信,每个人都是一副从来没挨过打,没受过欺负的样子。而在我们周围,没受过欺负的孩子很少。当然他们从小被自己的家人万千宠爱小心呵护,不大可能被别人欺负。但他们无一例外都被学习欺负了。而合谋一起欺负孩子的,正是他们的母亲。被欺负过的孩子,眼神是胆怯的。
前两天和一女友聊天,她很痛心地说到自己的外甥,小时候那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孩子,他的语言生动极了,热爱天文、画画、篮球。但她这几年每年回家看到这个孩子都是越来越呆,虽然个子长得很高,当年的机灵劲儿都没了,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学习也不好。女友说,如果让他去打球,或画画,或研究天文,那都是他的乐趣,但他喜欢的这些都和考大学没关。用他妈的话说,这些都不能以后当饭吃,能当饭吃的只有高考。这个孩子就只能在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里煎熬着。
    一个美国人教育自己的女儿:千万不要在你没有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正有兴趣的人一起竞争。你没有兴趣怎么斗得过人家?相反中国的教育原则是:千万要在自己没有兴趣的领域挺住,因为你可能是跟同样没有兴趣的人竞争。女友对我感慨:我相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带着某种禀赋的。但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时候,是把你的这种禀赋消灭掉,让你整齐划一。孩子其实天生就是有雄心壮志的,看他们学走路时的顽强和勇敢,摔倒了又爬起来。可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已经丧失了想要成功的斗志。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母亲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她们的孩子。可悲的是,她们竟然对此浑然不知,她们还乐此不疲,她们用逼迫孩子学习的办法,一点点把她们原本生动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小书呆子。她们夺去了孩子身上最宝贵的天性,就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和成绩。这些母亲,都在做一件最傻的事。
看我们周围的好多母亲,都是忧虑的。她们怕什么?她们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因为她们只有这一个孩子,她们输不起。她们在孩子身后的叹息,还有她们注视孩子的忧虑的目光,都是孩子头顶的一片乌云,孩子们也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母亲的期待和压力中。
母亲应该不是让我们依赖的人,而是教我们远离依赖的人。这是一个著名的人说的。他还说:当你放弃过多的期望,接受人生的原貌时,你就自由了。我们,能做到吗?做母亲本来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但我们却做的这么苦。有一点是一定的,一个活得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母亲,一个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的母亲,不会培养出一个自信从容,笃定坚毅,大气阳光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