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导读与鉴赏
(2010-11-26 16:34:42)
标签:
杜十娘江岸李甲金玉奴《醒世恒言》 |
分类: 教研文章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导读与鉴赏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课文导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警世通言》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编著的一部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总集,共分四十卷(即四十篇)。它和冯梦龙另两部同样性质的总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言》(两部总集亦各为四十卷)一起,被文学史家合称为“三言”。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四十卷,人称“二拍”。这就是人称的“三言”“二拍”,它们代表了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言”“二拍”“卷秩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四十种编成《今古奇观》。在其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古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话本”和“拟话本”其实都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所谓“话本”,原本是宋代尤其是南宋“说话人”(即说书人)用的底本,本分为“讲史”和“小说”两类。前者一般别称为“平话”,如《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后者一般称为“话本”,如《清平山堂话本》。故“话本”可以说是专说“小说”(短篇)的“说话人”所用的底本。这些底本经“说话人”不断的丰富和文人的加工,逐渐成了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性质已变,但仍称为“话本”。“三言”中大多属于此类。所谓“拟话本”,是文人(主要是明代)继承“话本”传统、模拟“话本”体制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三言”中小部分和“二拍”中几乎全部作品都属“拟话本”。
“三言”均于明熹宗天启年间刊行。其中,《喻世明言》刊于天启元年(1621年)前后,《警世通言》刊于天启四年(1624年),《醒世恒言》刊于天启七年(1627年)。正如书的题目所示,作者编著“三言”的目的便在于“喻世”、“警世”和“醒世”。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往往是通过动人的爱情婚姻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及社会恶势力对妇女的压迫,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二、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描写及对贪官酷吏的抨击,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三、对商人地位的突出,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四、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如《俞伯牙摔琴哭知音》、《桂员外穷途忏悔》等。五、宣扬封建道德、因果报应等思想,还有少量色情作品,这些都是糟粕。这些内容都充满了市民化色彩,可以说,“三言”是一幅幅市民社会的风情画。笑花主人在《今古奇观序》中说“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极有道理的。
“三言”的编著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极有才情,但其科考与仕途都不如意。清兵南下,曾参加抗清活动,后忧愤而卒。冯梦龙自幼接受儒学的熏陶,又生活在商业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年轻时经常出入青楼酒馆,熟悉市民生活,而且还深受李贽思想影响。这就使他成为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和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他曾改编了长篇小说《平妖传》、《列国志》,辑录过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创作、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过民歌《桂枝儿》、《山歌》等。当然,其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还是编著“三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是“三言”中之上上者,它通过叙写杜十娘的爱情悲剧,揭露并抨击了以孙富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的丑恶嘴脸,批判了李甲对爱情的背叛,热情歌颂了杜十娘为捍卫爱情、追求人格尊严而以死抗争的斗争精神,并体现了晚明涌动的女性婚恋自主和平等的人文思潮。这是思想上应把握的特点。小说在情节上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先写李甲和杜十娘相好,因“撒漫用钱,大使大差”,故鸨儿奉承不暇。等李甲囊箧空虚,鸨儿由怠慢而逐客,虽十娘极力维护而不得。因把话说恶了,鸨儿挤兑十娘,让李甲替她赎身。不想十娘抓住此机会,以三百两十日期限与鸨儿“拍掌为定”。本以为李甲能顺利凑到三百两银子,不料他奔走六日,“并无铢两,一双空手”。赎身之事眼看成空,又因十娘拿出了一百五十两银子而使事情出现转机。李甲的朋友柳遇春为杜十娘的真心所打动,四处告贷,帮李甲凑足了一百五十两。十日之期已到,三百两银子摆在鸨儿面前,她想翻悔,杜十娘一番情理夺人的言辞使鸨儿不得不履行诺言。杜十娘终于赎身从良,让人大松一口气。不料回乡一无盘缠,二不见容于李父。后因月朗等院中姐妹赠五十两银子,杜十娘提议暂时“浮居”苏杭、待李甲父子和顺再偕同回乡而解决。至此,似乎是雨过天晴,风和日丽了。不料,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当他们泊船瓜州、赏月船首时,由于杜十娘开喉清歌,引起了浪荡子孙富的垂涎,并设计邀李甲上岸到酒楼饮酒。套得实情后,孙富为了达到其霸占杜十娘的罪恶目的,多方撺掇,终使李甲背弃爱情,以千两银子将杜十娘转卖给孙富。于是十娘的悲剧已成定局。十娘知情大惊,但她仍寄希望于李甲能意志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已真正的抛弃了她,便正话反说,劝李甲“明早快快应承了她,不可错过机会”。让人以为十娘已心甘情愿委身于孙富了。孰知次日清晨杜十娘帮李甲将孙富千两银子弄到手后,即将首饰盒中金银珠宝一一投掷于江中,大骂孙富的恶毒,痛斥李甲的负心,最后投江而死。可以说起伏曲折的情节,成了刻写人物的最佳载体。即使最后作者补叙李甲终身狂疾,孙富病卧而逝,也并不是如有些论者批判的那样是因果报应,而是反映了作者扶正抑恶的价值取向。当然,小说最突出之处,还在于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见钱眼开的鸨儿,急人之困的柳遇春,重姊妹之情的月朗,居心险恶、坏人姻缘的孙富,意志不坚的李甲,而最光彩照人的还是捍卫爱情、维护尊严、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作者在刻写这些人物时,主要是让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中用自己的言行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些,在阅读时,当是把握品鉴之重点。
【课文赏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便在于,一是结构上善于安排组织,使得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情节发展中,用人物言行刻画其形象,突出其性格特点,塑造了一群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前者上文已谈,此不赘述。这里只就后者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杜十娘、李甲、孙富作一下简要分析。
杜十娘是一名聪明、美丽而痴情的女子,但她这片“无瑕玉”,却“误落风尘花柳中”,成了一名供人玩弄、毫无人格尊严的妓女。虽为名妓,屡受狂蜂浪蝶的追逐,金银珠宝尽有,山珍海味不缺,但她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有人格尊严的爱情、婚姻生活,想摆脱受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上一种“人”的生活。所以,当她遇到了“忠厚志诚”的公子李甲,便与之情投意合,把自己的一腔真情都倾注在李甲身上,以至“别的富家臣室,闻名上门,求一见而不可得”。当李甲钱财用尽,鸨母要将他扫地出门时,十娘为维护心上人,不惜冲撞鸨母。当鸨母欺李甲身无分文,以三百金赎十娘之语相激,欲赶李甲时,杜十娘抓住这千载良机,逼鸨母立下誓言,不得违约。和鸨母的一系列斗争,充分显示了十娘的聪明机智。她和李甲商议赎身之事,为试李甲之志诚,并未先拿出银两,而是让李甲去借。当期限已近,李甲告贷无门时,才派人唤回李甲,拿出私攒的一百五十金并言明二人各承担一半。其实,十娘拿出三百金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但她追求的是人格平等,不能自赎自贱;同时,也要磨炼一下李甲,让他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应勇担责任。缺少盘缠,十娘也只是拿出院中姐妹相赠的五十金,没有让李甲知道她的梳妆匣中有价值万金的金银珠宝,亦是基于上述理由。因为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她不愿以百宝箱来苟全得到没有真情的所谓的幸福。正因为如此,当她得知李甲听信孙富蛊惑,背信弃义卖掉自己时,她才如雷轰顶,万念俱灰。但她并没有乞求李甲,更没有以百宝箱相诱,而是以死抗争,以示她不甘被情人买卖,誓死维护人格尊严和那份“生死无憾”的真情的决心。所以,她才做出了将金银珠宝抛入江中,揭露孙富的丑恶嘴脸,痛斥李甲的负心薄幸,最后抱着百宝箱投入滚滚长江之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杜十娘不屈的追求和斗争精神,将其性格张扬到了极致。总之,杜十娘是一个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典型。作为一名名妓,她并不像一般妓女以“从良”为生活目标,她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爱情,甚至最后不惜以死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其人格力量震撼人心,使读者的心灵和情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作者塑造这个血肉丰满、光彩照人的形象,就是要向世人昭示:即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也有人格尊严,也有追求真正幸福的权力!从而,也使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
李甲是一个意志不坚、始乱终弃、负心薄幸的爱情背叛者形象。他曾真心地爱恋过杜十娘,但富家子弟的身份、家庭礼教的观念和社会正统思想的压力等,又使他在关键时刻显得懦弱自私和薄情寡义。当他的父亲老布政知道他逛妓院,在家发怒,写信让他回去时,他害怕得“越不敢回”。十娘赎身后,一想到自己娶妓而回,老父定然盛怒,就茫然不知所措。当恶棍孙富抓住李甲这一弱点横加破坏时,他就彻底背叛了十娘,而将其像物品一样以千金卖给了孙富。正是李甲的自私、不坚强和背信弃义,将杜十娘推上了以死抗争的绝路。所幸此人人性未绝,后来“终日愧悔,郁成狂疾”。让读者看到了一点人性的熹微。
孙富则是一个卑鄙奸诈、用心险恶的恶棍。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淫之意”。为达到霸占十娘的目的,他用计结识了李甲。他抓住了李甲懦弱无能的性格特点和怕严父、怕社会舆论的心理弱点,巧施奸计,在为李甲着想的幌子下,以满口仁义道德和冠冕堂皇的理由,“巧为谗说”,动摇、摧毁李甲对十娘的爱情基础。终于使李甲堕入其彀中,出卖了十娘,也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可以说,他是把十娘推上绝路的直接凶手。作者对这个代表封建恶势力的恶棍是不遗余力进行挞伐的。他最后“卧病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和李甲“郁成狂疾”一样,正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批判态度。
(该文发表于《高中文言文解读与鉴赏》,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第1版)
【自读扩展】
阅读下面“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却说金玉奴只恨自己门风不好,要挣个出头,乃劝丈夫刻苦读书。凡古今书籍,不惜价钱,买来与丈夫看;又不吝供给之费,请人会文会讲①;又出资财,教丈夫结交延誉②。莫稽由此才学日进,名誉日起,二十三岁发解连科及第③。连日琼林宴④罢,乌帽宫袍,马上迎归。将到丈人家里,只见街坊上一群小儿争先来看,指道:“金团头⑤家女婿做了官也。”莫稽在马上听得此言,又不好揽事⑥,只得忍耐。见了丈人,虽然外面尽礼,却包着一肚子忿气,想道:“早知有今日富贵,怕没王侯贵戚招赘成婚?却拜个团头做岳父丈,可不是终身之玷!养出个儿女来,还是团头的外孙,被人传作话柄。如今事已如此,妻又贤惠,不犯七出之条,不好决绝得。正是事不三思,终有后悔。”为此心中怏怏,只是不乐。玉奴几遍问而不答,正不知甚么意故。好笑那莫稽,只想着今日富贵,却忘了贫贱的时节,把老婆资助成名一段功劳,化为春水,这是他心术不端处。
不一日,莫稽谒选⑦,得授无为军司户⑧,丈人治酒送行。此时众丐户,料也不敢登门闹吵了。喜得临安到无为军,是一水之地,莫稽领了妻子,登舟赴任。行了数日,到了采石江边,维舟北岸。其夜月明如昼,莫稽睡不能寐,穿衣而起,坐于船头玩月。四顾无人,又想起团头之事,闷闷不悦。忽然动一个恶念,除非此妇身死,另娶一人,方免得终身之耻。心生一计,走进船舱,哄玉奴起来看月华。玉奴已睡了,莫稽再三逼他起身。玉奴难逆丈夫之意,只得披衣,走至马门⑨口,舒头望月,被莫稽出其不意,牵出船头,推堕江中。悄悄唤起舟人,吩咐快开船前去,重重有赏,不可迟慢。舟子不知明白,慌忙撑篙荡浆,移舟于十里之外,住泊停当,方才说:“适间奶奶因玩月坠水,捞救不及了。”却将三两银子赏与舟人为酒钱。舟人会意,谁敢开口?船中虽跟得有几个蠢婢子,只道主母真个坠水,悲泣了一场,丢开了手,不在话下。
你说事有凑巧,莫稽移船去后,刚刚有个淮西转运使许德厚,也是新上任的,泊舟于采石北岸,正是莫稽先前推妻坠水处。许德厚和夫人推窗看月,开怀饮酒,尚未曾睡。忽闻岸上啼哭,乃是妇人声音,其声哀怨,好生不忍。忙呼水手打看,果然是个单身妇人,坐于江岸。便教唤上船来,审其来历。原来此妇正是无为军司户之妻金玉奴,初坠水时,魂飞魄荡,已拼着必死。忽觉水中有物,托起两足,随波而行,近于江岸。玉奴挣扎上岸,举目看时,江水茫茫,已不见了司户之船,才悟道丈夫贵而忘贱,故意欲溺死故妻,别图良配。如今虽得了性命,无处依栖,转思苦楚,以此痛哭。见许公盘问,不免从头到尾,细说一遍。说罢,哭之不已,连许公夫妇都感伤堕泪,劝道:“汝休得悲啼,肯为我义女,再作道理。”玉奴拜谢。许公吩咐夫人取干衣替他通身换了,安排他后舱独宿。教手下男女都称他小姐,又吩咐舟人,不许泄漏其事。
不一日,到淮西上任。那无为军正是他所属地方,许公是莫司户的上司,未免随班参谒。许公见了莫司户,心中想道:“可惜一表人才,干恁般薄幸之事。”约过数月,许公对僚属说道:“下官有一女,颇有才貌,年已及笄,欲择一佳婿赘之。诸君意中,有其人否?”众僚属都闻得莫司户青年丧偶,齐声荐他才品非凡,堪作东床之选。许公道:“此子吾亦属意久矣,但少年登第,心高望厚,未必肯赘吾家。”众僚属道:“彼出身寒门,得公收拔,如蒹葭倚玉树,何幸如之,岂以入赘为嫌乎?”许公道:“诸君既酌量可行,可与莫司户言之。但云出自诸君之意,以探其情,莫说下官,恐有妨碍。”众人领命,遂与莫稽说知此事,要替他做媒。莫稽正要攀高,况且联姻上司,求之不得,便欣然应道:“此事全仗玉成,当效衔结之报⑩。”众人道:“当得,当得。”随即将言回复许公。许公道:“虽承司户不弃,但下官夫妇,钟爱此女,娇养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只怕司户少年气概,不相饶让,或致小有嫌隙,有伤下官夫妇之心。须是预先讲过,凡事容耐些,方敢赘入。”众人领命,又到司户处传话,司户无不依允。此时司户不比做秀才时节,一般用金花彩币为纳聘11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
却说许公先教夫人与玉奴说,老相公怜你寡居,欲重赘一少年进士,你不可推却。玉奴答道:“奴家虽出寒门,颇知礼数。既与莫郎结发,从一而终。虽然莫郎嫌贫弃贱,忍心害理,奴家各尽其道,岂肯改嫁,以伤妇节?”言毕,泪如雨下。夫人察他志诚,乃实说道:“老相公所说少年进士,就是莫郎。老相公恨其薄幸,务要你夫妻再合,只说有个亲生女儿,要招赘一婿,却教众僚属与莫郎议亲,莫郎欣然听命,只今晚入赘吾家。等他进房之时,须是……”如此如此,“与你出这口呕气。”玉奴方才收泪,重匀粉面,再整新妆,打点结亲之事。
到晚,莫司户冠带齐整,帽插金花,身披红锦,跨着雕鞍骏马,两班鼓乐前导,众僚属都来送亲。一路行来,谁不喝彩!
是夜,转运司铺毡结彩,大吹大擂,等候新女婿上门。莫司户到门下马,许公冠带出迎,众官僚都别去。莫司户直入私宅,新人用红帕覆首,两个养娘扶将出来。掌礼人在槛外,喝礼,双双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后交拜礼毕,送归洞房做花烛筵席。莫司户此时心中,如登九霄云里,欢喜不可形容,仰着脸,昂然而入。才跨近房门,忽然两边门侧里走出七八个老妪、丫鬟,一个个手执篱竹细棒,劈头劈脑打将下来,把纱帽都打脱了,肩背上棒如雨下,打得叫喊不迭,正没想一头处。莫司户被打,慌做一堆蹭倒,只得叫声:“丈人,丈母,救命!”只听房中娇声婉转吩付道:“休打杀薄情郎,且唤来相见。”众人方才住手,七八个老妪、丫鬟,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拥到新人面前。司户口中还说道:“下官何罪?”开眼看时,画烛辉煌,照见上边端端正正坐着个新人,不是别人,正是故妻金玉奴。莫稽此时魂不附体,乱喊道:“有鬼!有鬼!”众人都笑起来。只见许公自外而入,叫道:“贤婿休疑,此乃吾采石江头所认之义女,非鬼也。”莫稽心中方才住了跳,慌忙跪下,拱手道:“我莫稽知罪了,望大人包容之。”许公道:“此事与下官无干,只吾女没说话就罢了。”玉奴唾其面,骂道:“薄幸贼!你不记宋弘12有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当初你空手赘入吾门,亏得我家资财,读书延誉,以致成名,侥幸今日。奴家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幸然上天可怜,得遇恩爹提救,收为义女。倘然葬江鱼之腹,你别娶新人,于心何忍?今日有何颜面,再与你完聚?”说罢,放声而哭,千薄幸,万薄幸,骂不住口。莫稽满面羞惭,闭口无言,只顾磕头求恕。
许公见骂得够了,方才把莫稽扶起,劝玉奴道:“我儿息怒,如今贤婿悔罪,料然不敢轻慢你了。你两个虽然旧日夫妻,在我家只算新婚花烛,凡事看我之面,闲言闲语,一笔都勾罢。”又对莫稽说道:“贤婿,你自家不是,休怪别人。今宵只索忍耐,我教你丈母来解劝。”说罢,出房去。少刻夫人来到,又调停了许多说话,两个方才和睦。
次日许公设宴,管待新女婿,将前日所下金花彩币,依旧送还,道:“一女不受二聘,贤婿前番在金家已费过了,今番下官不敢重叠收受。”莫稽低头无语,许公又道:“贤婿常恨令岳翁卑贱,以至夫妇失爱,几乎不终。今下官备员如何?只怕爵位不高,尚未满贤婿之意。”莫稽涨得面皮红紫,只是离席谢罪。
自此莫稽与玉奴夫妇和好,比前加倍。许公共夫人待玉奴如真女,待莫稽如真婿,玉奴待许公夫妇,亦与真爹妈无异。连莫稽都感动了,迎接团头金老大在任所,奉养送终。后来许公夫妇之死,金玉奴皆制重服,以报其恩。莫氏与许氏世世为通家兄弟,往来不绝。
【注释】
①[会文会讲]相聚谈艺讲解。
1.下面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吝供给之费(吝惜)B.适才奶奶因玩月坠水(刚才)
C.堪作东床之选(能够,可以)D.一笔都勾罢(罢了)
2.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乃劝丈夫刻苦读书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虽然外面见礼B.见许公盘问
4.对下面四句基本句意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古今书籍,不惜价钱,买来与丈夫看。②四顾无人,又想起团头之事,闷闷不悦。③如今虽得了性命,无处依栖,转思苦楚,以此痛哭。④莫稽涨得面皮紫红,只是离席谢罪。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5.翻译下面句子。
①汝休得悲啼,肯为我义女,再作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君意中,有其人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彼出身寒门,得公收拔,如蒹葭倚玉树,何幸如之,岂以入赘为嫌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事与下官无干,只吾女没说话便罢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扼要分析金玉奴、莫稽、许德厚三人形象。
答:金玉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
许德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应为“结束,消除”之意)
2.B(都是状中连词。A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因;后一个是动词,作。C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副词,原来。D项前一个“其”是代词,这;后一个是代词,自己)
3.A(文中是“表面”之意,今义是“外边”)
4.C(①句是条件关系,②③句均为因果关系,④句为承接关系)
5.①你不要悲伤啼哭,若肯作我的义女,我们再作打算。②各位心中,有否有这样合适的人?③他出身寒门,能够得到您的接纳提拔,就如同芦苇倚靠上了玉树,哪有比这更幸运的事呢?他又怎么会因做上门女婿而嫌弃呢?④这件事和我无关,只要我的女儿没什么话说就行了。
6.金玉奴是一个知书达礼、忠于爱情、爱憎分明而又宽容孝顺的少妇形象。
莫稽是一个忘恩负义、攀龙附凤、心狠手辣的势利小人,所幸他后来有所悔过。
许德厚虽贵为淮西转运使,却是一个心地善良、成人之美、宽容大度的忠厚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