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smart,做一个智慧的人。
刚才看了奥运会,中国羽毛球女双凡尘对韩国女双的半决赛,你会感觉到韩国的一对选手啊——其实她们的扣杀呀什么的技术都很不错,但是呢,你会觉得他她们打的很程式化机械化,也就是打的不够聪明。而中国的这对选手打的就很聪明灵活多变。
结果当然很容易看出来,就是看起来技术层面大家不一定差很多,但是胜负的天平却严重地倾斜于打得更聪明的这一对中国选手。
我发现我的生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哈,我一直是一个很勤奋的穷光蛋。
这个勤奋呢,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以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也就是,不去反思自己三观上的问题(没有道德上的意味),不去反观自己潜意识深处的问题,而是反复的去重复那种简单的东西,埋头拉车,越挫折越埋头。
甚至把自己在心理层面僵化、机械化,只会去机械地受苦去受累,仿佛是说我受苦不成功,那我更努力些吧。
方向错了,你其实越努力越糟糕。
我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是4×100接力,我是第三棒,刚一开始跑呢就觉得大腿后部有点问题,有点拉伤的感觉——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心理作用,想赢怕输嘛——一接棒,我感觉自己跑不快,于是呢就把步频加快把步幅缩小,结果当然是落后,而越落后反而越执着。
其实速度应该是步频和步幅的完美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我现在还有非常强烈的当时的画面感以及内心的感觉,就是,我那个时候似乎把自己的心关闭了,思维变狭窄了,我就只认这一条:要步频快。
看到了吗?危机反而导致思维狭窄。
为什么人会思维狭窄?
很多人一生都没走出这个怪圈,可能人会把熟悉的错当成安全的,好像要放弃自己的根本内心的认知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以至于人不跟真相活在一起,而活在自己内心的观念上,活在假象里。
也可能自己要去颠覆自己很难受,就仿佛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一样,就像是心理上的死亡。
于是人就似乎会宁愿头撞南墙,宁愿失败,宁愿痛苦一生,也不愿改变自己。
有时候人甚至会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和愚蠢。
——当然这也有一个好处,至少给自己也给旁人好像给了一个交代,说:我很努力啊,是运气不好呀!
就像项羽,他自刎乌江边,还说:非战之力啊,是天要亡我呀!这样的话就可以逃避不确定性,因为他反身去了江东还得从头奋斗,行不行还不知道,那多苦啊,还不如把这一切推给老天爷,我去当个悲剧英雄好了。
人生中就有太多这种事情,项羽当然是极致的一个典型,他也够勇敢,凡人没有他那么勇敢,大部分凡人不自觉的做法是:
把错推给运气不好、遇人不淑等等一切原因,反正我是够聪明的,哪怕受苦也行,但是要让我去改变,我不!
就是不愿意跟真相在一起,因为那意味着自我颠覆。于是,生命就成了一个勤奋的行为艺术,一次次的轮回游戏。
我们其实也可以向这对中国羽毛球队的女双运动员学习,跟真相在一起,走出自己的“勤奋的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