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可能是逆人性的,需要觉察和学习

(2019-08-20 14:07:14)

幸福可能是逆人性的,需要觉察和学习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突然发现了点什么,说:

咦,我发现现代人都喜欢比惨,这里虽然有奇怪的自恋在里面——这你以前说过。但我还觉得似乎每个人都真的觉得自己的童年很惨,哪怕是富二代。还有,当下,也是几乎每个人也都觉得自己挺惨的。

我一想:对呀,既然人人都是这么觉得,而且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都是这样觉得惨。那应该不是每个人境遇都惨,而是人性使然啊!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只记得过得悲惨的痛苦的部分,而对于快乐的部分无感呢?

1、

我觉得人生啊,可能是一个求存系统,而不是一个求幸福系统。既然是求存系统,那当然要记得痛苦和悲伤的部分,以便于使人能够迅速避开。哦,我想这是基因决定的,基因关心的应该是你能够活着以便它能够传递和扩散,至于你活的感觉好不好,也就是觉得幸福不幸福,它其实不关心。

非但不关心,反而要反复让你感受不好,也就是不幸福也就是惨,为什么?因为你长期舒服了,你的应急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你的免疫系统)就会急剧下降,那可不就容易被危险击毙?

2、

这么理解,人生的很多事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为什么人总是会陷入强迫性的重复(其实就是所谓的轮回)之中,也就是去不断重复痛苦和悲伤的部分。

这是弗洛伊德第一次发现的:佛洛依德发现,小孩会不自觉地反复把心爱的玩具扔出去,又哭着要回来。再扔出去……

一般人会觉得这是孩子调皮,或者生的贱。

弗洛伊德解释说孩子对妈妈的不断离开无法控制,这令他们非常痛苦,不断把玩具扔出去就像妈妈离开,只不过这是自己主动发起的,孩子会有控制感,这是一;

其二,孩子是在反复体验“妈妈”离开的痛苦,以使得自己对比产生耐受力;

其三,孩子再要回来,体验“妈妈”失而复得的感觉,也强化自己的控制感;

其四,通过要回来,也练习自己要求他人的能力,这也是控制感的一部分。

其实,成人也一辈子都在玩这种反复重复痛苦的游戏,这应该是基因的要求,一是反复标记可能的痛苦点,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连被咬的地方也去标记出来,时时在心里标记;二是反复重复之前的痛苦,合起来就是轮回。

这同样有这些好处:

一是,标记住危险点,以便随时记住以策安全;

二是,随时重复痛苦,增强自己耐受力;

三是,反复重复,增强自己控制感;

四是,超越痛苦境况形成了能力,再重回痛苦之中感受自己的控制感。

因为这些过程都是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反复进行的,所以人生就总是处于痛苦的轮回之中,我想,这也是佛陀说的:人生即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因为这是基因的求存机制决定的。

3、

这么说来,人唯有超越这种基本的本能才有可能得到幸福啊。

就像,你找到了敌人,你不断跟他搏斗,不管你是战胜他还是被他战胜,都不是真的胜利。

真的胜利是你没有了敌人。

这需要觉察带来的觉醒。

幸福可能是逆人性的,需要觉察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