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了《风雨哈佛路》里主角的原型的TED演讲,它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个在中学时父母双亡流落街头的女生,(我没看过这部电影,好像只是母亲去世,父亲遗弃了她)究竟能够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是我见过听说过的最好的一个。
她非但养活了自己,就算露宿街头,有上顿没下顿,也居然没有学坏,反而是继续上学;非但完成高中学业,而且各门功课都是A。更神奇的是,她会勇敢的去敲开一个一个的看似对她关闭着的命运之门,考哈佛、拿奖学金。

我最深的感动是两点:
1、
第1点是,在这样的匮乏的环境中,居然能够生长出这么丰盛的心灵。
这个是我非常难以想象的,在整个TED演讲中,我看不到她有一丁点的对社会的埋怨、对命运的埋怨、对人情世故的叹息和对这个世界的仇视痛恨等等,整个演讲简直全是满满的感恩满满的喜悦。
难以想象那是多么艰难的处境,应该是有无数的拒绝无数的挫折,一个女孩子露宿街头饿肚子、还保持整洁、保持数年如一日上学、保持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居然没人知道她的生活困境。这不仅是很难做到,简直不可思议。
我想,这不仅仅是靠意志跟生活条件做艰苦卓绝的斗争能做到的——我见过一些通过艰苦卓绝努力取得成功的人,他们也非常令我佩服。可是总感觉到他们还是充满了对抗感,就像汪峰歌里唱的:保持愤怒,也就是说还是以死能量为主,靠不断鞭策自己驱使自己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这固然非常可贵,然而还是没有做到像这位小姑娘一样,将死能量完全转化成了生能量,也就是爱!
做到这一切的,是一颗多么丰盛的心灵啊!这里面有着满满的感恩满满的喜悦,这是在任何艰难困苦之中,对死能量毫不在意,生能量充盈的状态。
这样的心灵,她永远会看到美好的一面,就像一颗大树,虽然根扎在黑暗的地底下,却一身阳光雨露生机盎然。
但我想这么小的孩子碰到这么大的变故,她不可能没有受到匮乏的打击——应该是会非常多的,而她居然都能够洋溢着生的能量,这是多么大的奇迹啊!
这是第1点,这令我我感触特别深,也惊叹她为什么能做到呢。


2、
第2点我感触特别深的就是:人,生而为人,真是很幸运。
这一点,可是跟日本作家太宰治或者是《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这个影片传达给我的东西完全相反。他们传达给我的东西是,生而为人真对不起,是一种浓重的无力感、死能量。
太宰治不就卧轨自杀了吗。
影片中的松子,最后也是死在想改变自己的那一天晚上——她准备想改变自己,然后去理发店重新开始她的人生。那天晚上她看到一群四处游荡的孩子,规劝大家回家好好生活,结果却被那帮小孩打死了。
而这个TED的演讲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都可以开出丰盛的生命之花。
或者我套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一句话,不过得稍微改一改:有一种花儿,不管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都是华丽鲜艳的,都能丰盛地绽放。它美好得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骄傲着,使人通过它看到了爱的光辉。

3、
这也让我由衷的感觉到:生而为人真是幸运。
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正处于什么处境,只要你生而为人,你都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人。
尽管事情不一定完全能改变,甚至完全改变不了,但是你至少能选择做你喜欢的那种人——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处境下,都至少可以选择坦然面对、选择感恩、选择从容、选择看透生死并向世间传播生能量。
最极端的,哪怕你就要被拖出去斩首,你也可以选择昂首挺胸看淡生死从容淡定,虽然那很难。
这就是生而为人,而不是为其他物种,特别值得庆幸的地方。因为你可以有觉知有智慧,而除了人之外,任何一种物种都不可能有,所以它们也就失去了做自己的可能。
大多数情况就像坎贝尔说的英雄之旅,人人都可以——人生嘛就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的——都可以在每一次的选择机会,去选择做自己喜爱的那种人,而无数的选择合起来就构成了你的人生,你的英雄之旅。
虽然这条路是比较艰难比较痛的,但是你仍然可以选择去走你该走的路做希望成为的人——虽然有时候事情未必能如愿,但你成就了自己。这就是坎贝尔说的英雄之旅的核心意思,也是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所在。

4、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我这个“狗日的中年”,有很多挫折,年过五十一事无成,这曾经令我抑郁的要死。
但是我想起这句话——我虽然不能马上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可以选择臣服,臣服于这个事实,不跟事实对抗,完全接受现实。然后,我还是可以选择做我喜欢做的那种人。
我想做怎样的人?
我想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我想做一个正直的人,我想做自己的英雄。
那么好,去做吧——去沟通去面对去努力去创造去爱,对,就是这样。尽管别人可能会不喜欢你,尽管事情还有可能变得更糟糕,没关系,你还是可以去做你喜欢的自己。
有时候,我觉得老天爷发的牌不好,这也是种幸运。就像登山高手碰到了绝壁,冲浪高手碰到了巨浪,巴顿碰到了硬仗……,这样的条件下,你才看得到原来你可以成为这样的出色的人,甚至完全超出了曾经的想象。
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但你至少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