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起庄子说过的一个故事,是说一只凤凰,从南向北飞啊,一路上非梧桐栖不栖非山泉不饮,还有什么,反正巨高冷。
飞过一个地方的时候,正好下面有一个猫头鹰逮着一只老鼠,看到凤凰飞过去就很着急冲它吼:咄!你不要来抢我的东西哦!

这个故事是庄子用来讽刺猫头鹰这样类型的人的。当然他是自比于凤凰了。
我以前觉得这个比方想象很瑰丽大气,很高端很解气很爽!
忍不住也常常自比于庄子的凤凰。
可是,现实却常常很打脸,我惊奇地发现——打破自己的自恋后发现,自己常常处于那只倒霉的猫头鹰的境地。
哪里有那么多真凤凰,猫头鹰按住的是老鼠吗?是一家人的粮食啊!
如果猫头鹰因为听了庄老先生的故事,一松手,哦吼,粮食真被抢走啦!
猫头鹰回来怎么面对饿着肚子的一家子?
2、
说这个故事,不是要分析凤凰怎么变成不是凤凰了,毕竟庄子是真凤凰,千古一人而已,也很令人向往,但世间凤凰却并不多——我这不是埋怨世界,毕竟凭什么要求人人都是凤凰啊!
猫头鹰可能听了庄子的故事羞愧而死,但一家老小咋办?
我想说,猫头鹰同学,不要急着羞愧,你以前之所以会对凤凰吼,是因为你有个不堪的匮乏的以前。虽然这次这个是真凤凰,你吼错了。也别急着羞愧难当自缢而死,你其实也是本自圆满的,对自己包容些,你对别人说过:诚觉一切尽可原谅。现在倒是应该对自己说一句:诚觉自己尽可原谅。
这个原谅,首先是觉察到自己有错了——不然谈什么原谅——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为自己有这个进步鼓掌和庆幸——多少人沉睡了一生,这样的觉察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那才是真可怜!
觉察到之后,不要过于谴责自己甚至也不要急着鞭策自己,因为谴责和鞭策都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不接纳,是对自己残忍,容易让自己恨上这种残忍,而且也阻断了自己的觉知之路。

3、
我觉得大多数国人和我一样的,内心总是自责鞭策之声高过天际,而包容接纳和爱自己的声音低到尘土里去,可以说几乎没有。
所以,电影《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的那句话如雷贯耳:活着,真对不起。
就像我是猫头鹰,我逮着只老鼠容易吗?是,我害怕被凤凰抢走,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咯,被庄老先生狠狠地嘲笑了两千多年啊!
是,我没有你凤凰漂亮飞得高,也没有你有才华,我担心一下我的食物,尽管你看不上,你嘲笑一下就罢了,连别人跟着你一起嘲笑也就罢了。问题是,我自己也对自己如此苛刻,内心的自责、鞭策之声高出天际,这才是真的残忍。
仅仅是残忍也没关系,这个残忍妨碍阻挡了自己的觉知。这就非常不值得了——你很痛恨自己的某个缺点,内心对自己越痛恨越鞭策,却诡异地发现,越改不了。
例子嘛,很多!
我抽了30年烟,也戒了不知几百次,这么说你就笑咯,心有戚戚焉,心想这肯定是戒烟连续失败者。对,我以前以为是毅力不够,结果对自己那叫一个狠,比对疯狗还狠,各种痛苦各种羞辱,结果呢?我想如果继续坚持这么搞下去,烟戒不了,人却疯了分裂了。
这就是对自己不接受的一个例子。
当然,烟我是戒掉了,但不是因为自责和鞭策,而是因为接受和包容。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说过:人的行为或有偏差,背后动力皆是圆满。
抽烟而言,猫头鹰对凤凰吼而言,行为貌似猥琐一些,可是背后的动力其实都是对爱的呼唤。
而一旦对自己过于自责、鞭策,则会促使人自我保护,就像抽烟的,本来是因为烦闷才抽(部分烟民的抽烟的原因),强制不能抽了,更烦闷,那还是在抽支烟压压惊吧;就像那只猫头鹰,本来就缺乏安全感,你还强制它放下老鼠,那不是更没有安全感了!

4、
我也是最近才觉察到我是一个非常容易自责的人,也是羞耻感特别重的人。以前呢,真的像曾国藩那样,在街上一见到美女有了想象,立刻深刻反省,非常自责。所谓恨不得吾日三省吾身。
但是三省吾身的结果很糟糕,让我的自我感觉更糟糕了。我本来就非常抑郁,所谓抑郁就是把攻击力引向自身导致的。而吾日三省吾身就会发现自己有太多差劲的地方,有时候我还有挺猥琐的念头想法。这样的话,自责自我怪罪的声音就会高出天际。
而且还会产生马上就要改变的念头。而实际上呢,我发现哈,改变的动机越强啊,越旧习越是固着越是改变不了,越改变不了就会越自责,甚至产生了负罪心理。头发一把一把的掉。太难受了,这个时候,我真能理解太宰治写的那句话:活着真对不起。
所以我在过去的几年呢,抑郁的不得了,常常会有非常严重的感觉,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太宰治这家伙卧轨自杀了。就是因为过于强烈的自责啊鞭策啊,真的是想杀死自己。
我就纳闷儿了,本来说有了觉察,这是件好事啊,发现了自己是这样的人,自己有这样的不如意自己有这样的缺点,那不正好是光照见了自己内心黑暗的地方,这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啊,为什么要这么责怪自己呢?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话,就是圣人孔子说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就是闻了道知道了道理,看见了自己不足,照亮了自己内心的黑暗的地方,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儿啊。应该为这个觉知而庆贺而高兴,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就已经是人生的意义了,就像克里希拉姆提说的那句话,觉知既是开始也是结束,觉知就是一切。
为什么反而因此自我攻击得那么厉害呢?
我想是因为太过于自恋。我是神,怎么会有错呢?而且居然还一遍一遍改不了。我不是神,就该死!
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自体太虚弱,以至于让别人失望了,就恨不得杀了自己。

5、
我明白了这点,觉得得向孔圣人学习:朝闻道夕死可矣。
也就是说,我有了觉知,就值得庆贺。至于如何改变,可以允许自己按照自己生命的节奏慢慢来。
这样,就有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尤其是对自己有了慈悲心,不再批判、指责甚至鞭策自己,而是先接纳包容自己。
就像艾瑞克森说的:行为或有偏差,动力皆是圆满。
相信自己一切都是出于爱,只是行为上有偏差,偏差的来源可以逐渐照亮。只有全然的接纳包容,才会有全然的觉知。
我想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也可以理解成真的“知”,就是“行”。不存在真的“知”了,还不“行”。如果知而不行,那还是不知。
换句话说,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觉知既是开始这是结束,觉知就是一切。
说到这个,说说自己这几天的高兴事儿,要说明一下,这些值得高兴的事儿,在以前可都是令我非常自责的事儿,所以现在有多么令我高兴,就可以想见以前是多么令我抑郁的:
5.1、我觉得我这一生到目前为止,我就一直是怕这怕那,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这也不敢干,那也放不开手脚。心不在自己的肚子里,却一直在别人的嘴上……这里退一步那里退一步,结果就活成了这个鸟样子了!
5.2、我以前读书啊,是为别人读,所以呢,就拼命的读啊,很少去思考,因为我觉得思考的时间不浪费了吗?不如花这个时间再多读一些显得自己博学多文嘛。而且更不会花时间去实践。因为花时间去实践,不就浪费了读的时间吗?自己的知识面不就不够宽广了吗?只是这样下来了之后,自己的学到了这些知识,都很快的忘记掉了,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嘛。更是因为不去实践,所以知识不会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不会有体会,更不会形成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了。
5.3、我之所以爱吃,我想是因为我小时候没吃过来,我太匮乏了,所以我是非常爱吃的,而且我的吃不是慢慢的品味,而是寻找过喉咙的感觉,是迅速填饱的这种感觉。你像我喜欢吃的苦瓜是大块囫囵的吞下这种感觉,莲藕也是,肉也是。这个说明我被卡在了口欲期。
5.4、我为什么爱喝酒呢?是因为我不想面对现实,喝得晕晕乎乎的那个感觉。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不想太理智,太理智,也就需要去面对现实,那么喝得晕晕乎乎的那个感觉就有一点点让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我真正没有我就算特别醉的时候话,也没有乱来过,这个为什么呢?最多吹一下牛嘛,为什么呢?是因为我的这种恐惧深入了骨髓,以至于我喝醉了,我都没有敢为所欲为呀!
5.5、我为什么白天老打哈欠呢?是因为我不想面对现实啊,这个也是一种虚体自恋哪,似乎不去面对现实,现实就不是这样了,就可以按我想象的样子了。
…………
这些都是我最近的一些自我觉察,搁在以前都是令我抑郁的不行的事——我怎么这么差劲啊,我得马上改。可是又很难改。这样就成了深度抑郁!
可是现在我有了这个认知: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开始为自己源源不断有新的觉知而高兴了,我有次从一早抑郁,然后发现所抑郁的其实并不是某件事,而是对这件事的想象,我开始对自己有这个觉知而高兴了,那次,我一直高兴了一整天。
对呀,诚觉一切尽可原谅,尤其是对自己。要对世界慈悲些,别忘了更要自己慈悲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