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挣脱 痛苦越多 那该咋办
(2016-03-19 15:26:44)
1、为什么人会不断在心里重复一件事带来的痛苦?
这可能是人的动物本能: 遇到不好的事,最糟糕的是危害生命的事,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而,人在动物基础上,给自己增添的痛苦要多的多,因为人的大脑比动物发达多了。能感受的痛苦除了肉体的之外,还有很多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的。
2、为什么越想挣脱这个痛苦反而越痛苦。
因为越想挣脱痛苦,注意力就越集中于痛苦,痛苦就会被放大。
还有,注意力集中在痛苦上,就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客观事情和自身的因上,也就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事情的因和自我的因,反而会导致对痛苦的执着。这样一来,不但痛苦会被放大,而且会自寻苦吃。
综上,越想挣脱导致执着,执着会将痛苦放大和延长。
3、那该如何?
安于痛苦。
4、安于痛苦就是消极对待吗?
不是。
安于痛苦可以是消极的逃避或者欺骗自己,也可以是最积极的面对挑战。
只有安于痛苦,心才能静下来,才能客观地看见事情的实相和自己的实相,唯有如此,才能看清所有的因,在因上着力,事情才可能转变。
5、如何做到安?
接受。
接受事情,也接受自己,完全地。接受事情好理解,但不易做到,人容易在心里反复重现伤害场景,容易后悔、自责、内疚,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反复再次伤害;接受自己难理解些,可能人人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了解是接受的基础,事实上却相反,比如很多人以为自己对事情伤心是不对的不应该的,应该做出高兴的样子,很多人不许自己哭。等等。这些都是不接受自己表现,不接受自己就会反复在内心攻击自己。
其实,奢望马上摆脱痛苦的欲望背后就是对事情和自己的不接受。
6、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是完全接受这件事和自己,前提是你得首先承认这件事和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你觉得很不舒服,不要否认这一点,非说自己很舒服,或者反复说自己不应该不舒服,只会完成你自己内心的分裂。
要完全接受自己和事情的本然,前者使你能够客观看到自己,后者使你能够客观看到事情。真相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堵墙,无法撞开的墙!如果不顾这个实相,非要用自己的头去撞,那只会撞得头破血流,墙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是无法改变的了,再反复在心底否认这一点,只会使你一次次重温痛苦。
自己不舒服,是因为那个过去的一切形成的自己的感官和观念,导致自己不舒服。这个因在过去,也是不可能改变的东西,不断否认和欺骗自己,只会导致你内心自责和分裂,并不断重复第一次的痛苦,这是不明智的。
但这并不是说你不需要改变,恰恰相反,你不改变,事情也不会改变的,这就是改变从心开始的道理。你的改变只有建立在完全接受真相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这个真相就是:你原来的自己不舒服,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你原来的自己内心的观念,而内心的观念来自于你以前的经历。当你完全客观地看到这一点后,你的改变自然会发生,当然,改变会有不适甚至新的痛苦,但非如此不足以改变,这也是实相,也是规律。
7、举个栗子:
当然,活着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摆脱痛苦而已,而是为了穿越痛苦,一次次超越自己。忘记谁说的了:生活中的痛苦,就是为了一次次打破自己升华自己。我想是的,不然都对不起吃过的苦吧。
想挣脱痛苦,其实是一种对痛苦的执着,也是对一种生存模式的执着。写到这里,我想起武志红曾经说过的一个来访者的梦:
我梦见我是一只鸟,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还有很多我的同族,我们都不会飞,我们挤在山洞的石头上,各自占据一个窄小的位置不敢动弹,否则会掉下去。
突然,我找不到我的位置了,最后一个位置被一个不是鸟的动物占据了。它冷冷地看着我不打算提供帮助,我从岩石上掉下来,像自由落体一样,那一刻我很恐慌。
但在跌落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我有翅膀,于是我奋力扑腾翅膀,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信念,相信我一定能飞,而我果真飞了起来,再也不怕坠落。
我飞得自在而潇洒,我的一些同族也明白自己可以飞,它们跟着我一起呼啸着飞出山洞,与经过洞口的一群白天鹅汇合,飞翔蓝天,这时我发现我和我的同族都是粉红色的天鹅。
我们还飞过大海、森林和湖泊,我发现,我们不仅可以飞翔,还可以游泳。低低地飞过水面时,有人将水面溅起,泼向我们,我觉得这没什么,毕竟这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借着这个梦,武志红解释说,通常,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套生存逻辑,并对这一套生存逻辑非常执着,那时,我们就像这个梦前半部分的鸟,觉得生存空间就那么一点点,自己必须抓住这块岩石。并且,越到危机的时候,抓得越用力,担心一旦掉下去就彻底玩完。
然而,或许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松开手,放开对这套逻辑的执着,那时我们便会发现,外面海阔天空,可以做的选择其实非常多!
8、再举个栗子:
是我朋友跟我说的:
十年前,我做了一个写字楼的盘,遇人不淑加上我性格上的弱点大爆发,导致本来一个可以立即赚大钱的项目,陷入了8年官司。最后算老天有眼公道尚在,官司打到最高院算胜了,惨胜。官司虽然胜了,我赔大了,负债累累!
去年决定对收回来的写字楼重新装修,为此又借了一笔不小的款,装修完毕一看,写字楼市场不再,自己又给自己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债。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厦门集美的房价破三了,我突然看出我执着的逻辑错误:这个写字楼,就是我的“那块岩石”,我一直执着于此,执着于这件事和想挣脱这个痛苦,可是越想挣脱越执着,越执着就越痛苦,而且注意力就越狭窄!
我得重新界定一下问题:我是想完整承担因这个写字楼项目对别人负的债,就是钱,赚到钱不就能承担了,不一定只能在这个写字楼赚钱啊。这个写字楼当毛坯卖或租未尝不可以,我去年借来的钱去炒一下集美的住宅已经翻倍了。赚来的钱早就可以覆盖债务了!
我想,本来很赚钱的模式,时过境迁已经赔钱了,可是由于太痛了,使得我这个朋友虽然早就看出别的盈利模式,却仍然执着原来的模式,借钱增加对原来项目的投资。对原来的债务负责是对的,但是太想挣脱痛苦,导致越来越痛,越痛越执着,终至思维狭窄决策错误。
我对这位好友的建议是:接受和面对问题、痛苦,放下执着。
这大约是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