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静打破之后

(2012-10-30 09:41:21)

    集团二次创业,集团的平静打破了。

    最近有几个中层频繁找我,牢骚之余有去意,其中一位去意甚坚。

    我想,留还是去,要考虑清楚三件事:

    1、我的理想是什么?

    2、在哪里最可能实现我的理想?

    3、我目前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是模糊的,问题的关键不是智商,而是内心的使命感。乔布斯说过:“人生如此短暂,没有理由淹没在别人的观点中,要听从内心的声音。”现在社会很现实,要多挣钱多抓权多博取名声,但是,挣钱、攫权、博名的目的是什么?它们只是人生的手段,人生的目的应该在自己内心去找,而不要人云亦云,以手段为目的,最终迷失自己。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对于我们做企业的,很容易被情绪左右,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儒家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想这也是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的意思,我们感觉情绪要发作的时候,智者是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的,他们会成为情绪的主人。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不是压抑也不是放纵,一味压抑会使你扭曲甚至造成分裂,结果是迷失自己;而放纵亦使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还是迷失自己。智者会此心不动,察觉自己,在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

    具体来说,要看清楚自己,先要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情绪。心如太虚,世事如浮云,就达到王阳明所说的:好似浮云过太虚的境界,这是你的心就静了。儒家说:静而后有定,定而后能虑,虑然后有得。

    虑什么呢?我想先分清楚目的和手段,目的在我们心中。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除了我们内心因素之外,企业的使命、发展愿望、老板的使命感和人格、企业内外部环境,这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繁入简条分缕析,只要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是可以看清楚的。有些困难是发展过程中暂时需要的,有些是企业发展的致命伤而又不大可能改变的。前者不是我们逃避的借口,后者则需要我们拿得起放的下,该离开不要犹豫,该留下也不要心乱。不要因为我们已经投入很多而不舍得放弃,并因此失去我们的未来。

    对于第三个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心静才能冷静客观评估。我的感触是:要着眼于未来,而不要着眼于过去;要着眼于目标,而不要着眼于障碍。着眼于什么,得到什么。着眼于过去者,沉湎与过去,失去未来;着眼于障碍者,得到障碍,失去目标。

    我有几个例子,很好说明了这几个问题:

    例子一:

    大家都有骑自行车的经验,骑自行车是这样,你从这里骑到那里,途中一定有很多障碍,比如石头比如行人,如果你老是担心撞到石头撞到行人,你试试,结果基本是,你很快就撞到石头撞到行人了,你会发现让都让不开。熟练的骑手,大都只知道目标(到哪里去),途中避开了多少石头多少行人,他们根本没在意,结果亦如所愿-----顺利到达。

   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得到目标;放在障碍上,得到障碍。

    例子二:

    乔布斯创办了苹果,在苹果发展取得惊人成就时,他被踢出来了。一开始他很愤懑失落,但乔布斯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没有沉湎于过去,像个祥林嫂逢人唠唠叨叨述说自己过去如何别人如何对不起他,而是迅速走出来,又重新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迅速带领这个公司走上辉煌。十年后,苹果举步维艰,再次希望乔布斯重新入主,很多人以为乔布斯应该会好马不吃回头草,甚至奚落苹果一番,而事实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非凡人举非凡事,乔布斯依然回苹果,最终将苹果从谷底带到了世界的巅峰。

   着眼于过去,失去未来;着眼于未来,得到未来。

    例子三:

    佛陀帅僧众在一个地方渡众生,当时众生执迷不悟,给佛陀和他的僧团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伤害。阿难对佛陀说:我们离开吧。佛陀问:为什么?阿难说:这里太艰难了。佛陀问:那么如果我们去别处渡众生在遇到困难怎么办?阿难说:….。佛陀说:哪里都有不同的困难,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逃避,那么我们就无法践行我们的使命。

   着眼于困难得到困难,着眼于任务得到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