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早阳光灿烂。一到办公室,Z来我办公室坐一会就打哈欠,我说:“早上赶打卡很累吗?”Z叹口气说:“这倒不是,关键是我的儿子。”
这我倒有点晕了,你打你的卡,跟你儿子有什么关系?我问:“现在不是暑假吗?还抓那么紧?”
“不是,我想给他安排早上打球。”
“那就他自己去打呀,还要你帮他打?”
“不是,我不用车拉他去,他就不去,又躲在家里上网打游戏。”
好家伙,架子挺大,打球还得专车去。
我笑了,说:“其实游戏也是生活的浓缩,不见得都是坏事,史玉柱不也很爱网游,人家的人生不也很辉煌?”
“问题是我儿子天天沉溺其中,身体搞坏了不说,也不爱跟外界打交道了。”
这倒是问题的核心,网游本是生活的变形和提炼,甚至可以说是高于生活,首先节奏比生活本身快得多,其次广度要大得多。人生本是一段旅程一段体验,网游浓缩人生体验,应该可以成为人生的镜子,从这点来说是有益的。
我对Z说:“网游其实也并不全是对孩子不好,它本来是对生活的临摹和浓缩,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好奇,网游能在短短的时间历时千年纵横万里,是一个很便捷的方式,而且趣味性强。
“但网游毕竟是商家开发的,为了盈利,不可避免增加了不少“刺激”的东西,比如杀戮很重比如色情等等重口味的因素。这些东西的加入不能全怪商家的逐利心,其实,还有大众心理或者人性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没有后者支撑,商家干嘛要加入这些东西,吃力不讨好赔钱的事谁干呢!
“而孩子涉世浅自制力差,很容易沉溺,尤其是咱们中国,孩子的压力太大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处世,这使得孩子们很有挫败感,容易逃入网游,补偿其在生活中的挫败感。”
Z说:“所以我不给他打网游。”
“网游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关键的问题在我们和孩子的心里,这些问题没解决,只是不让他们打网游,越堵孩子越想打,说不定本来打网游还只是小问题,结果被我们大人管成了大问题。”
“所以呀,”Z说:“我让儿子去打球。”
“我想这是个好办法,网游本来只是生活的摹本,结果往往成了孩子投入真正生活的障碍。而疏导是个解决的好办法。理解了孩子网游的心理,我们大人就可以很智慧地处理。打球一种方式,还有很多方式,都是和真实的人在交流,这也是在真实生活中与人建立真实的关系,比起网上虚拟的东西要实在。只是,现实生活中建立关系固然是生活的本质,但来得比网上虚拟的要有风险,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挫折,我们大人往往很难觉察到孩子的内心,更有甚者,我们大人往往还充当了讽刺打击的角色,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不得不逃往看似安全的网游。这时,大部分大人简单粗暴地阻止控制,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出现扭曲变形,出大问题。
“我想,首先我们要全面理解孩子,弄明白他们网游的心理机制,帮助孩子自己处理好自己生活,引导孩子在真正的生活中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