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每天睡前,都在心里告诉自己:完全松下来,完全接受自己,包括我的全部念头和情绪。
渐渐地,我感到沉下去沉下去...,接着有一些自己以前完全不接受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出现,我告诉自己不要排斥,全面地接受,慢慢的情绪静下来,身体反应也随之变淡,身体开始变轻,似乎飘在云端,心宁静下来,慢慢地睡去了。
几天后,我早上抽烟,腹内反应越来越轻,今天早上,腹内反映消失了,不再腹痛腹动也不再腹泻了。
贵妇和弗洛伊德的故事
记得印度奥修说过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一个贵族妇女,因总是忍不住偷窃,她既不缺钱而且每次偷窃的东西并没有价值,每次偷窃过程都心跳不止恐惧不止。为此,贵妇很苦恼,一直试图戒掉这个毛病,但是,总戒不掉。弄的自己很纠结,几乎无法正常生活。后来,贵妇接受朋友的建议,去找当时最富盛名的心理医生弗洛伊德。
经过弗洛伊德卓有成效的医治,贵妇打开了心结,不再为此事纠结了,她的生活再次回到了正常的轨道,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她戒掉了偷盗的毛病吗?
没有,她只不过是心安理得地偷盗了。
哈哈。
我眼里的贵妇与弗洛伊德
奥修的这个故事是讽刺弗洛伊德的,但我觉得其实弗洛伊德并没什么可笑的。作为医生,弗洛伊德在上述案例中,尽到了医生的责任,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疗愈,至于偷盗,那是价值观的问题,不是弗洛伊德的问题。
等等,似乎还有点不对,上述案例中,贵妇通过弗洛伊德观照到了自己的情绪,完全接纳了自己,包括自己的所有情绪,她内心和谐了,这只是第一阶段。似乎还可以进一步,那就是偷盗行为到底在贵妇的心底代表什么。显然,她不需要钱,她偷盗,并不是偷盗,而是偷盗带给她的意义。
我想,如果不能看到贵妇偷盗背后的东西,或者说偷盗的表象在贵妇潜意识中的真正需求,那么贵妇不可能真正戒掉偷盗。换句话说,偷盗对于贵妇而言,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它只是贵妇潜意识需求的替代品。我们很容易以强制的办法,包括贵妇也可以在意识层面强制自己不去偷盗,但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核心动机)不解决,贵妇的问题无法解决。她可能不偷盗了,但是,她内心扭曲了,她的人生病了。
弗洛伊德的伟大在于他看到了这点,他没有去解决症状,而是去解决原因,解决贵妇潜意识层面的动机。他使贵妇看到了深层的自己,从而使贵妇内心和谐了。
但弗洛伊德的问题在于,或许他可以更深一步,但他没有。如果弗洛伊德更深一步,他可能使贵妇可以看到她内心更深处的东西,也就是那个偷盗所代表的东西。如果在弗洛伊德的观照下,贵妇看到了这一点,瞬间就像一道光照亮了自己的人生,她会悟出来,从内心觉悟她偷盗的冲动源于自己内心其他的冲动,这个冲动也许源于自己早年的情节,未满足的欲望,可能源于安全,可能源于自由,但绝不是偷盗。这样,她会放下来,不再会有偷盗的冲动念头,是放下,绝不是戒除或者压制,与意志力无关。
我呢?
说半天,还得回到自己。我现在跟贵妇的境界一样,身体的反应消失了,说明就抽烟这件事,我内心和谐了。
在事情的角度,好像回到了以前,我曾经完全戒了三年烟,现在又抽起来了,但我并不沮丧,反而很高兴。高兴的是我终于内心和谐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人已不同。就戒烟这件事,我已走过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虽然我还在抽烟。
但是,我还可以向更深处,那就是:抽烟在我的潜意识中代表什么。
我知道的是,我抽的绝对不是烟;我还不知道的是,我抽的是什么。
是寂寞吗?哈哈。
我知道了
生而知之,上之上者,孔子如是说。但我不是孔子,也许孔子这么说,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孔子”,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他才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知道的是,稻盛和夫说的:人生就是一场修炼,我生自无明,却可以在世事中觉察。既然我非生而知之,那就让我在世事中修炼在世事中觉察吧。
但就抽烟而言,我抽与不抽,内心已经不再纠结。现在,且让我继续觉察自己,看看那个抽烟的背后,我心灵的深处,抽烟是我潜意识的什么欲望。
不需什么意志力,觉察本身就是智慧,照彻我的人生。觉察即是开始也是结果,当我“看到”我的抽烟所代表的欲望,也就是我潜意识中的情节时候,不需要可以去戒烟,我就真正地放下了。
自由的人生
抽烟戒烟,如果没有察觉潜意识中真正的需求,都是在意识层面努力,你的人生始终实在枷锁中,你的人生没有真正的自由。
其他行为,莫不如是。
真正的觉察,带来真正的放下;真正的放下,带来真正的自由。这就是心的自由,就是涅槃,就是无所挂碍,就是大解脱。
你干什么不重要,人生如梦,一切是空。
你的心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