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好作品?
昨天看了《梦宅诡影》,算一个很好的例证。从昨晚十二点到此刻,我一直想说---《梦宅诡影》,说出生命实相!
一部好作品,我认为应该是真实深刻地揭示生活的实相、人性的实相作品,所以一个好作品的第一个标准是: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
因为生活是浩瀚无际的,真相在无数表象的深处和背后;而文艺作品却应该是凝练的,在有限的篇幅中,深刻地揭示生活的实相。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品服务与生活,而非生活服务于作品。
一个好作品的第二个标准应该是:善。
我想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弘扬人性的光辉,应该是使得人类因之而变得更美好,而非相反。
一个好的作品的第三个标准应该是:美。
我想除了揭示生活的实相的真,和弘扬人性的光辉的善之外,好的作品应该是美的。除了所要表达的实相之美之外,表达的方式也须是美的,所谓作品的艺术性大约由此而来。
好的作品标准大抵脱不了这三点,比如有人说好的作品应该是自然的,所谓浑然天成或者妙手偶得毫无斧凿痕迹等等,应该是在真和美的范畴。不自然的东西首先是不真的,同时表达的方式也是不高妙的,也就是不美的。
而真的、善的、美的作品一定是感人的。真令我们溶于其中(心理学上叫投射与认同)、善的压抑与伸张令我们回肠荡气、美的毁灭与升华令我们心旌摇动,好的作品令人感之、叹之......,难以自已。
《梦宅诡影》的真,非常人之真。
片中看到2/3,我的心还悬着。处处不合逻辑,又深觉真实,除此之外,悬念不断处处揪心。悬念在片中时深时浅时浓时淡、盘旋曲折。开始觉得有点灵异片的味道,危机处处真凶似人似鬼。开始觉得主人公一家不幸搬到了一个凶宅,五年前的真凶似乎还在时时威胁着这家人的安全,慢慢发现五年前的真凶居然是男主人公自己,男主人公似乎有严重的精神疾患。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女主人公以及两个女孩竟然是五年前遇害的男主人公的亲人们,她们居然已经死去五年了。这时,我才发现影片到此为止,一直是男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这是怎样的一种真实呢?
从五年前男主人公一家遇害至今(男主人公幸存),男主人公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还活在自己的精神里。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男主人公多么希望这个梦能够永远延续下去啊!
心理学上一直有关于真实的争论:精神世界的真实到底是不是真实?没有外在的存在形态,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精神之中。庄生晓梦迷蝴蝶,亦真亦幻。还是佛陀更透彻些,他说人生:如露似电,如梦幻泡影。
但我觉得这是真实的,在男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里,在经历了头部受到极大震荡的真情的人的精神世界里,这是真实的,是非常人的真实,是独特的真实,是投射的真实,是高于生活的真实!
但在客观现实中,这个真实注定会被击破,毕竟男主人公的家人已经死去5年---尽管男主人公拼命逃避这个客观事实。另一个真实击破了这个精神真实,那就是男主人公深沉地爱着他失去的家人,他的责任时时刻刻要求他必须找出真相,找出凶手---哪怕这个凶手被证明是他自己!寻求客观真相,就必须放下自己的情绪与幻想。
这是爱,也是一种精神。为了爱的人,哪怕失去自己的生命,乃至一切,都在所不惜!
情节继续发展,邻居出现了,邻居的丈夫出现了,真相逐渐浮现出来。随着真相的浮现,影片所揭示的生活的实相浮现出来:
1、世事无常;
2、万事皆有因缘;
3、无明是不正常的欲望之源,不正常的欲望是是万恶之源。
《梦宅诡影》的善,非常人之善。
祸起萧墙之外,灭顶之灾。意外之灾,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非常人之所能忍受。而男主人公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至善的光辉,使人顿悟苦海无边,唯爱是舟。
影片前半部极力渲染家庭之爱之乐,但这种家庭之爱之乐却沉浸在莫名的时强时弱的危机中,令人揪心的同时,使人痛感世事之无常;危机的揪心,又反衬出爱之可贵。
随着情节发展,欲望与罪恶毁灭了善良与爱,令人为之愁结为之愤怒为之惋惜;影片尾声进入高潮,因果循环古今不爽,害人终害己,令人为之快慰。但是,这个结尾却使我深感遗憾,生活远比这个结尾要无常要无奈要深刻,因缘循环虽是宇宙不灭的真理,但并非人世间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此浅薄。这使得作品的深度打了折扣,很可惜。我想是作者不忍太残酷吧。
非常之善,是男主人公在非常打击之下,精神已经失常,而失常的精神中犹存人间至善,存有深沉的爱,和为爱勇于以失去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的勇气,探索真相,不屈不挠。
非常之善,是在非常之恶的衬托下,在无常的实相中,益发闪耀着永恒灿烂的光芒。
《梦宅诡影》的美,非常之美。
实相之美。《梦宅诡影》所表现的人世间真情,人世之至美。爱始终是主旋律,夫妻之爱、父母与子女之爱、普通人之间的爱,始终洋溢在整个剧情中,同时,这些爱在自私、贪婪、罪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美的令人心碎。
艺术之美。《梦宅诡影》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具一格,亦真亦幻夺人心弦,感染力极强。
《梦宅诡影》令我感受了不一样的生命的至真、至爱、至善、至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