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无百日红--再论深刻真实的关系(2)

(2011-05-28 10:48:53)
标签:

杂谈

    昨天谈到真实深刻的关系中,提到性格,今天谈谈第二点。

亲情

    亲情是个极重的缘,亲情是基于血缘的,有血缘首先就一定有了关系。

    儒家思想是基于血缘由内及外展开的社会理想,其核心是仁,仁字的构成,就是多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不是普通的关系,而是理想的关系。由父母慈子女孝到君仁臣忠,是从家庭(血缘为基础)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关系体系,是人伦之至美。

    可惜,儒家的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

    在亲情这个极重的缘的基础上,是有可能建立稳固深挚真实的关系的,但亲情并不是形成这种关系的充分条件,细想下来,也不是形成这种关系的必要条件。

    古今中外,罕见家庭中有完全真实的关系,这样说似乎有点绝对。但细细去看,就会发现这是真相。每个家庭都在当时的文化中,父母子女在不同的缘中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和性格,在真正觉悟前,人很难找到真实的自己,没有真实的自己,就不可能有真实的关系。

    层出不穷的家庭悲剧自不必言,就算那些世人看来因为楷模的家庭,也同样有许多虚伪(而不自知)、暴力(硬的和软的),更不要说历史的局限。很多被视为楷模的家庭,连坦诚、尊重、自由都说不上,连关系的真实都说不上。

    当然,血缘是无法更改的,血浓于水。但是细细看来,这种血浓于水主要是指感情,而感情并不是关系的全部。如果感情建立在占有、自私、暴力、依赖等的基础上(这是绝大多数情况),那么就不可能有真实的全然的爱,不可能有完全坦诚真实的关系。

    我们儒家的仁、孝,是有差别有等级的,有等级有差别的仁孝不可能生出真正的平等心和全然的爱心,我们的孝道是以孝为基础的,孝大于慈,所谓严父极易产生占有心,儿子女儿是我的,就得听我的,这种爱中有一种占有和自私,极易抹杀孩子心灵的自由。忠就更甚,不必在此展开来说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要想讲清楚看透彻需要社会有识之士不懈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