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往最受虐的孩子最孝顺

(2011-03-24 14:15:10)
标签:

杂谈

    有个同事,见到上司总是战战兢兢恭恭敬敬,但不知为何总是会出些漏子被上司骂,总被骂,总哭,但奇怪的是,她真是发自内心非常尊敬甚至似乎有点“爱”这位上司。

    最近,她调到另一个公司,没多久,她因为攻击一位比较直爽强势的同事(女的)被“兴师问罪”,她很快低头认错,还说是因为另一位同事的原因。事实证明另一位同事是冤枉的,又导致她被另一位同事问罪。

    事情的导火索不重要,其实只是空虚来风。

   

    按常理来理解,我们很容易理解成生的贱,属于没事找抽型。

 

    但其实不那么简单。

    这个同事是长女,我们中国大部分家庭比较重男轻女.父母对她比较冷漠,甚至比较残忍。好在她后面有弟弟,于是弟弟得到了父母几乎全部的爱。在弟弟出生前,她的童年,受到父母冷漠。我们知道,人的性格形成源于童年与外界的互动,主要是与父母之间的互动,父母的漠视对一个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婴儿来说基本上等于死亡,而求生是人的天性。所以,婴儿必须取得父母的爱,至少是关注,孩子为此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以婴儿的认知来说,她的反应自然是幼稚的。

    童年的我的同事,应对父母的冷漠只有一种办法:引起他们关注,并得到他们的爱。而引起他们关注的办法有三种:一是表现得很可爱;二是表现得瞩目,三是做点坏事,被打也比受漠视好(甚至被打(被虐)成为孩子心中的得到关注的模式,和得到关注的证明。这会在内心执着一生,形成其性格的主要因素)。但是父母如果痛恨是女儿的话,表现得很可爱一样引不起他们的关注。只有表现得很出格,哪怕是被打,至少有关注,总比没人关注等于死亡好。而且,孩子会执着这种方式而不自知,越被虐待,越有被关注感。意识上不舒服、难受,潜意识上反而有种存在感。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向强者认同。幼儿会执着获得爱的方式,这形成他(她)一生的性格。从小受虐待形成自己的生命模式,长大会执着这种幼稚的模式。而且TA会向强者认同,认为这是为TA好,TA还会在他亲人朋友中施行这种模式,而TA会从内心认为是为别人好,形成人生的轮回。

    这样就有无数的受虐狂和虐待狂,受虐和虐待都是“爱”的“唯一”方式

   

    可怕的是:这种轮回披上了“慈”与“孝”的外衣,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这位同事就是这样,在我看来,她的上司是她“完美父亲”的原型,后面这位直爽强势的女同事成为她“完美母亲”的原型。

    这是一个轮回。

 

   据我了解这位同事非常孝顺,是家里最孝顺的一个,而且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那个不孝顺的弟弟。其实“孝顺”是她的获得爱的唯一模式,幼稚而不自知。照顾好不孝顺的弟弟也是她获得父母爱的一种模式,可惜她不自知。

 

    其他同事义愤填膺,要找她讨回“公道”。我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但这句话不深刻,需要我们察觉,走出“命运的轮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