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至味是本真

(2023-09-22 12:05:37)
分类: 随笔

人间至味是本真

人间至味是本真


人间至味是本真

为了给受伤的妻子增加营养,在市场上买了一条肥母。加上葱、姜、花椒、大蒜、盐、料酒,以及大枣、枸杞和白萝卜在炉子上用火慢慢的炖。可是,端到餐桌上时,妻子用汤匙浅浅地尝了一口后,说:“味道不错,就是缺少了鸡味。

明明是鸡肉怎么会缺少鸡味呢?妻子的话并非是胡说八道、无稽之谈。其实,不仅是鸡肉,包括鸭肉、鱼肉、猪肉等这些老百姓常食用的肉类,都渐渐失去了其本味。

记得小时候,如果那位邻居家炖鸡,一条街都能闻到其香味,吃到嘴里,肉质筋道且富有弹性,鸡汤更是鲜美。而现在的鸡,无论炖多久,都是吃起来味如嚼蜡,甚至像团棉花一样含在嘴里总是咬不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人说是因为养殖方式出现了问题。过去农家普遍采取散养的办法,鸡子从孵化到被食用,都是在大自然里自由地觅食、生长,一只鸡的养殖时间长达1-2年,长得快的也至少要8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出栏。而现在进行的是规模化、工业化饲养,一只鸡三四十天就可以进入市场了。无须动脑,只需用脚想想,这样的鸡肉能香吗?还有人说是因为从国外大量引进了洋鸡,并与我们中国本地的土鸡进行了杂交,结果是这不土不洋的杂种产蛋量、生长速度倒是惊人,但却从此再也没有了入口时的惊艳体验,下肚后不绝如缕的余味。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鸡鸭鱼肉身上,同样还发生在许多蔬菜水果身上。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根据自然节律的变化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它不仅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还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

“花木管时令, 鸟鸣报农时”。正是根据不同的节气,不同的自然节拍,顺应四时,循季而作,才在不同的季节里收获着不同的新鲜蔬菜水果。也才有了“以鲜为先,不时不食,追求本味”的美食文化。

而现在的情况是,在春季我们也能吃到夏天才有的苦瓜、黄瓜、西红柿,在夏季我们也能吃到冬天才有的萝卜、芹菜、豌豆。这固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让一年四季的餐桌上都有了不同色彩、不同品种的果蔬。然而,味终究不再是那个味了。这好比一对男女要擦出爱情的火花,唯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相知相遇。否则,哪怕是惊鸿一瞥夺心魂,也怪缘浅不由人。

我不是美食家,也不懂得烹饪的技术。但从常识出发,我想判断一道食品的好坏,一定是要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入手的。而味道必定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试想下,一道食品如果 “不好吃”,再有吸引眼球的外观和色彩,也不能提供令人愉悦的食欲。而味道的核心一定是食品自身的本味。

何为食品自身的本味?用我妻子的话讲,就是鸡要有鸡味,鸭要有鸭味,鱼要有鱼味。这句话看似简单且朴素,却难以企及。

人间至味是本真

其实,我们现在失去的不仅是食品的本味,失去的还有我们与生俱来,本自具足的人味。这个所谓的人味,我们也可以叫着童心、童趣、童真,或纯洁无瑕、天真无邪、真诚率直的性格等等。在我看来,这些人的本味体现的是一种不事雕琢,简单隽雅的生活美学。它如一杯清茶,苦中有香,淡而不薄,让人回味无穷。它如清水出芙蓉,却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然美。它的核心是至真、至简、至美。

眼眸清澈, 内心单纯的儿童心中,世界简单而朴实,友善而单纯。在他身上没有世间利害与智谋的因果之网。他们的心被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动物与精灵所占据。所以,儿童是快乐的,是以味为本,至味为上的。

就像一道美食的烹饪过程,过分的使用调料,不仅会掩盖其本味,还会败坏味蕾,让舌尖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做人也是如此,想的太多就忘记了人生的初衷和应有的取舍,人的本味就如同金子被泥沙所掩埋。于是,痛苦和烦恼便接踵而来。

顺时而为,循季而食,追求本味。这句话既包含了中国人传承已久的美食文化和养生智慧,也是中国人追求的古老而朴素的人生哲学。人活于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幸福美满,有人说是平安即福,有人说是知足常乐。然而,幸福美满平安知足并无统一之标准。因此,我认为人活于世,所求不过舒服二字。可别小瞧这“舒服二字”,它指的是身心安逸恬适,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是因人而异的,是主观的、个性化的,是靴子穿在脚上合不合适只有本人才知道的。也就是清人袁枚所言“一物有一物之味, 不可混而同之。”

无论是用不一样的食材烹饪出的各不相同的美食,还是用不一样的作料调出的各不相同的味道。不同的食品总有自己的特色和本味。人也一样,你历经了岁月沧桑,遍尝了人生百味。这时候,你就应该懂得了凡事均要取舍有度,生活的本质就是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回归简单,才能用最初的天真去看世间万物。

人间至味是本真

一道可口的美食离不了油盐酱醋作调料,生活的美好也离不开书籍电影、音乐绘画、美酒鲜花的点缀和维系。因为,能持久的安慰我们,让我们保留人之本色并深度快乐的东西,必在于精神。在这一点上,儿童比我们看得清楚,与他们相比,成年人的心早已经被世间尘劳所蒙蔽。所以,成年人总觉得日子过的疲惫而烦恼。

高明的厨师懂得恰如其分的控制火候,掌握各种作料的比例搭配,让食物既爽口又保持本味。智慧的人知道广厦万间,卧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与其终日缠绕于身外之物,为物欲情欲苦不堪言,不如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当将那些依附在身心之上的事物去除掉,人就自然回归本真,重新唤醒人的味道。

人在年轻时喜欢追求理想、梦想、主义这类虚无飘渺的东西,中年时又爱上了金钱、财富、权力这些看似实在的玩意。并把它们与人生的成功混为一潭。而恰恰省略和忽视了如何安放自己灵魂。

十多年前,我在阅读《金刚经》时,当读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忽然有了一种被当头棒喝、如梦初醒的感受。过去之所以感到活的很累、很疲惫,且一个烦恼接一个烦恼涌上心头,就是因为心经常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或困扰。当今天我的心不再“住”或依附在那些外在的事物、情感、名誉等时,就渐渐生起了一颗自由、开放、明朗和欢喜的心。换句话说,现在的我终于知道古人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句话的含义,觉醒了自己初心和本味。

人生不易,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靠依附于身体的物质带来的炫耀性快乐,就像企图通过用浓烈的调料来烹饪提取食物的本味。它们一定的短暂的、速朽的、表浅的。唯有除去外饰、返璞归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恢复到自然的本来的味道。

美食如此,人生亦如此。

(配图来源网络,若侵权必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时间的河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