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的楼一共有30层,高度大约不到100米。爬楼梯,如果平时让你做,或许很难做到,更别说坚持
。即便住在10楼,我也很少徒步攀爬,多数时候乘坐电梯。但在特殊时期,爬楼梯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坚持了七八天,甚或爬上了瘾,每天从1楼爬到30楼至少爬3趟,对身体锻炼大有裨益,感受颇深。
小区因疫情24号被封控。彼时,锻炼还可以在小区内进行,绕小区内道路转一圈,步行约1400步,算起来不到1千米,喜爱锻炼的我坚持每天在院里走,每次少时走三圈,多的时候走五圈,每天走三次,虽然不能出小区,但能够院内徒步也算有限自由。
熟料,28号单元被封控,据说有一阳性病例。其实,27号就开始封控了,上午虽然扯起警戒线,但依旧可以进出储备蔬菜等,至下午就彻底封控了。按常规,封控五天没有情况变化即可解封,即使按28号算起,3号零点应该解封。
29日许多小区按照上级要求解除封控,我们的小区也不例外,得以解封,只对有病例的楼栋单元实施封控。望着楼下人们自由自在的走动,原本平常的行为,也成为羡慕的内容和渴望的目标。开始,憋在房间里只好把客厅当做运动场,围着餐桌一圈圈地徒步,并戏称“客厅做操场,绕餐桌走趟,坚持每天走,徒步万以上!”
即便如此,也如樊笼之鸟,深深体味到没有自由的难受与困苦。
身居楼宇,据说疫情传染的一个重要地方即为电梯,所以社区号召大家乘坐电梯一定要注意安全,能不乘坐则不乘坐。于是,偶有事情下楼也坚持走楼梯,不乘电梯。从一楼到10楼上下并不困难。
一日,闲来无事,徒步爬楼梯至顶层,发现楼顶的门居然依旧敞开着!
哇塞!登上楼顶那一刹那,仿佛飞出牢笼的鸟儿一样,感觉天地是如此之大,空气是如此之新鲜,阳光是如此之灿烂……
从此后,运动由室内客厅转移至楼道及楼顶。
30层的楼,每层之间有17个台阶,从一楼爬到30楼不紧不慢需要6分钟。即使天气再冷,从一楼爬到楼顶浑身都会热乎乎的。爬一趟,大约需要600步,上下一次就是1200步。开始,感觉有点儿无趣,但别无选择余地,只好每天坚持,慢慢地似乎养成了习惯,每天早午晚三次,数着楼梯一阶一阶地走,锻炼身体。一天下来,加上楼顶散步,有时徒步竟然达到1万5千多步。自从坚持爬楼梯后,感觉身体很舒服,即使饭吃得有点儿过量,爬一会楼梯后,消化明显加快,再到吃饭时,依旧胃口大开吃嘛嘛香!
美中不足是楼道卫生较差,除了个别住户在楼道拐角处随意堆放东西外,多数楼梯都有尘土。再者,爬楼梯据说对膝盖无益。
毕竟特殊时期,能有锻炼的地场与空间已经很不错了。
白天,爬楼梯到楼顶,晒着和煦温暖的阳光,在宽敞的“天台”上散步,不仅接受阳光的沐浴,而且还能放眼华山及市区。北面尖尖的华山透过楼群近在眼前,华山湖的水面也清晰可见,虽不能前往,也仿佛走到近前。南面连绵的山岚与林立的高楼连成一片,十分壮观。东侧是长长的胶济铁路,似一条巨龙,横穿市区,伸向远方……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一片“辉煌”令人震撼!尤其远处华山附近的大片楼宇,亮光一片。俯瞰院内,规划整齐,甬道清晰,人员稀少……
每天早午晚饭后坚持上下一趟,几天下来,感觉良好,既锻炼身体又浏览附近之景色,且放松心情,慢慢习以为常。
日子一天天过去,本该3日解封,却据说因为29日又有一病例而顺延,当晚楼栋单元群里简直像炸锅一样,大家七嘴八舌怨气冲冲,沮丧与焦灼之情无以言表,冲向了社区与物业管理人员。原本业主与物业、社区是抗疫共同体,反而成了矛盾对立面。这与社区信息沟通不及时、便民服务不到位、防控管理不严格不无关系。
爬楼梯当然一如往常,每天习惯性地继续着……
4日凌晨,单元解封。迫不及待地徒步华山,来回两个小时,似乎过了一把户外活动的瘾。
很快,生活回归正常。除了上班,坚持饭后散步。
楼梯,即便是所住的10楼,似乎也望而却步!更别说到30层的楼顶了。上下也慢慢地像往常一样又恢复如初乘坐电梯。从此告别“爬楼梯”!
仔细想来,人,在特殊时期、无奈之下表现出的精神与动能,在常态下是难以理解的。人所与生具有之惰性,也只有在非正常情况下才能得以克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