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谷尽管感觉近在咫尺,但却很少造访。因为,其始终以红叶为主打,而每年的秋天,济南观赏红叶的地方枚不胜举,虽然规模与场景不同。以锻炼身体为主的户外活动,很少涉猎收费景点。何况,围绕红叶谷也有外围线路可循,所以很久没有进去了。
最近的一则消息引起我们的注意: 红叶谷景区免费了!截止八月底。于是,我们决定前往一游。
7月30日的周六,天气依旧闷热。“三家村”群只有我们和SF两家有时间出游。
上午8点半,如约赶到红叶谷公交车站的大牌坊下。有景区转运车每人15元载大家至景区门口。考虑到景区范围不大、线路不长、活动强度较低,我决定独自徒步翻山越岭前往,他们则驾车而上。
从路边的大牌坊到景区门口,导航显示2.9公里,徒步大约需半个多小时,沿着盘山公路环绕而上。
过去都是驾车攀上,感觉路途没有多远,只是有的山路弯急坡陡。这也是为什么景区在山下就专门设置了转运车的原因吧,因为有的驾驶员尤其新手,爬陡坡心有余悸,干脆把车停在下面,乘运载车而上。一路徒步,感觉反而没有陡坡与急弯,只是路途有些儿远,翻过一山又一山。站在山坡,回望锦绣川水库,一湾碧水与山相连,历历在目,近在眼前。
途中,有一标准的山村坐落在山坡上,村边路旁的巨石上书有“红叶山庄”“黄金石屋”的字样,原来该村就叫黄金石屋。之前,对此几无印象。沿山路婉转穿过黄金石屋,然后继续攀上,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攀登,终于来到红叶谷景区门前。
登上高高的台阶,按照要求查验当地身份证,然后顺利入园,与SF等一同开始徒步。
虽说前些年去过几次,但是时间久了难免有些陌生。进门后左转,迎面似屏风状一座山峰耸立在眼前——那是马蹄山了。很久之前,曾跟随户外大部队从白云村翻越马蹄山,沿着红叶谷外围绕行。随着脚步的行进,马蹄山也不断变幻着角度与方位。
炎炎夏季的红叶谷,绿树庇荫,满目青翠,与秋天的气爽与红叶满山截然不同。道路两边栽植的寓意百年和好与家庭幸福的各色百合花儿正盛开着,淡黄色的、殷红色的,洁白色的、紫色的等等,花色艳丽丰富,花形典雅大方,姿态娇艳,皎洁无疵、晶莹雅致,在酷暑盛夏给人一丝丝怡人的清香,引得许多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据说,红叶谷里的百合园占地一千多平米,拥有50多个品种100万株,分为浪漫之约、竹径幽幽、爱丽丝乐园、誓言广场、莺歌欢谷五部分,通过多姿多彩的百合花,打造出以爱情为主题的充满神话色彩的异国风情。沿路漫步,两边均为各色百合花,真真正正成为百合花大道。
欧洲小矮马儿童游园,因为小马低矮,适宜儿童骑行,引得不少少儿纷纷骑行游玩。
绚秋湖里,山水相依,青山绿色,碧波荡漾,高高的万叶塔矗立在绿色的山坡上,同起伏的山岚一起倒映水中,湖中灰色的双层伞形亭阁与湖边古色古香的建筑,连同橘红的游船,同一镜框内,构成一幅自然的美丽画卷。这景色也成为红叶谷标志性景致之一,尤其在满山层林尽染的秋季。
红叶谷景区内有环境区道路。我们逆时针沿着道路徒步,从红叶仙子雕像前往西,然后盘桓而上。回望景区大门附近的建筑,仿佛在山巅入云端,给人以约隐约现缥缈之感。
高高的万叶塔,随着我们不断地行进,在山坡上也不断变化着。
偶尔一片红叶进入视线,似秋的使者展现在眼前,引得大家多少有些儿惊诧,其实,秋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秋的颜色也会越来越多,毕竟距离“立秋”仅有一周时间。
蓝天白云下,满目青翠中仅有的几片红叶显得格外突出。
欧洲风情谷位于景区的最里端,是每年栽植郁金香的地方。树林中淡蓝色的荷兰风车静静地矗立着,外面的空地上一辆红色破旧的老爷车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道具……
沿路继续漫步,在情人谷入口处有一嘤鸣泉,泉靠山崖,山壁上刻有篆体“嘤鸣泉三字”,泉水清澈,四周绿植茂密风景秀丽。泉外紧挨着还有一座小小的“嘤鸣桥”,与嘤鸣泉共同构成一副美图。桥外确有一湾碧水,水边架有古色古香的凉亭,细细观赏别有一番韵味。
情人谷里绿树庇荫,沿路上坡,可至最上端的“国学馆”与“三修堂”。虽然天气有点儿闷热,我与S还是坚持徒步登至上面,国学馆里供奉着孔子、老子及释迦牟尼。
从情人谷,我们漫步来到万叶塔下,然后从右边下台阶前往圣水泉及兴教寺。虽然数次到过红叶谷,但似乎对于嘤鸣泉、情人谷及圣水泉、兴教寺等毫无印象了。要么就是走马观花,根本没有触及。
据说济南有两处圣水泉,一处在红叶谷兴教寺,另一处在九顶塔景区秦琼故居。红叶谷内的圣水泉是新七十二泉之一,泉水从一山石崖洞穴中涌出,沿石渠流入池中,清冽甘美,长流不涸,是景区内一古老的天然名泉。据说其含有多种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对健康大有益处。所以传说泉水有灵气,喝了能长寿云云。
关于兴教寺和红叶谷的来历,据说在唐代,有一位朱姓阁老在京城做官,为官清廉,曾遭人暗害,便辞官来到这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为了防止奸人再度寻踪迫害,当地百姓就把他的住处“兴教寺”改名为“朱老庵”。由于“庵”是尼姑修行的地方,所以人们就不会怀疑朱阁老藏身于此,使朱阁老躲过了灾难。为了答谢当地乡亲的救命之恩,朱阁老便利用闲暇时光在山上广种黄栌、枫树等红叶树种,天长日久,就在这里形成了风景独特的红叶盛景,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朱老庵红叶谷”。
如今的兴教寺,里面数通石碑历经风雨模糊不清,仔细辨认尚可看清“大清”“民国”等字样,说明其存在的历史之悠久。数幢漆红的房舍已是大门紧锁人去房空,似乎只有淡淡的道场余味在空中弥漫。
圣水泉离景区大门不远。我们路过圈养着野生动物孔雀等的天趣园,然后于11点37分,历经两个半小时游玩步出景区。
午餐我们选择前往玉符河水边,于是除自带部分外,又途中购置了部分熟食,直插卧虎山水库,顺南岸至西端,然后过世纪园,来到黄花山北玉符河。
果然,玉符河河水滔滔,在酷暑与中伏叠加的炎炎夏日,引来无数戏水避暑的人们。一路沿河而行,至宅科村附近,寻得一河边树林,既庇荫又近水,支起桌凳,举杯痛饮,品茗喝茶,河边溪水,吊床入梦,悠悠哉哉直至下午4时多,乌云翻滚,雷声轰鸣,遂打道回府,5时零5分许在市区东二环高架桥上突遇大雨,还好,顺利回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