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阜农业公社的消息及视频,早就见诸于网络与报端。而真正亲眼目睹,还是最近的事儿。
7月25日,休假在老家,闲来无事突发前往青阜探秘农业公社的奇想。于是,说去就去,连岳父、内弟媳妇及孩子,我们五人驱车前往。
青阜位于昌邑柳疃北部,距离柳疃大约十几里地。我们沿着昌柳路一路往北,过门八村不久左拐往西,大路上一个三门四柱、上下三层、雕梁画栋、气派庄重的彩色大牌坊矗立着,中间上书“青阜村”。
见状,车泊路旁,我们下车仔细观赏。一排排整齐的民房,一条宽敞的大道,大道两旁绿树成荫。牌坊东边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水渠,微风吹拂着水面,荡起层层的涟漪,为盛夏的乡村送来一丝丝的凉意,同时村头的一池碧水,也为这座乡村平添了灵秀之气。
河水泱泱,大陆宽敞,青阜农业公社在何地方?四周不见一人。见路北面有一好似汽修厂的院落,遂“闯进”问路:南屋里有两男一女,说是青阜本村人,听说打探农业公社,很爽快地告诉我:一直往西走到西端,有往南的一条大路,过去就到了!
果不其然,沿路西行不远,往南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在村子西侧,大片的荷花盛开在池塘,红的粉的白的争奇斗艳,池塘边、柳荫下,成为村里老人孩子前来乘凉玩耍的好地方。微风轻拂,荷香四溢,知了声声,伴着蛙鸣,在暑期伏中的乡村不仅没有半点噪音之感,反而似悠扬的歌声与乡村和谐共生。
站在广阔的田野,极目四望,田成方、路成网、稻成片、树成行,水渠、池塘,树荫,凉亭,还要田间那木水车、大草牛、牧牛老人……绿油油的一望无边,间或荷花片片,一副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象。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田野,在青阜,没有了往日的荒芜,没有了单调的耕作,没有了千篇一律的旧模式;池塘,水渠,稻田,荷香,加之诗意的草牛、水车等,这里变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变成了水肥稻丰的粮仓,变成了人们休闲出游的好去处。漫步在柳荫下,穿行于田埂,蓝天白云下,满眼的绿色,愉悦的心情,难怪引得附近村里的男女老少来此游玩。
记得一孙姓老乡家为此村,便通过微信发了一照片,其立马打来电话,一边热情地介绍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一边邀请在村里住下,其自豪与骄傲展露无遗,虽然多年远离家乡,与其他游子一样始终把家乡装在心上。
据说,村里有合作社流转了大量附近村里的土地,成片开发成荷塘及稻田等等。村南一座红旗水库,水库南侧是整齐的民房,水库北边是长长的彩色走廊,装饰考究雕梁画栋、书有“春明景和”几个大字,两边坐凳为一些村民在长廊里避暑乘凉提供了方便。连廊北面是一古色古香的博物馆——稼穑春秋,博物馆前有一矗立着毛泽东主席塑像的广场……
在村前的水渠,偶遇一外地垂钓者。其自称驾车慕名而来。
在广袤的田野里,还有一处“青阜大田剧场”。这个别具一格的剧场,前面是一农事平台,两层高的四方平台上,不仅四周立有“春分”“雨水”等二十四节气,还置有未知名的“鼎”,其寓意若何不得而知。置身旁边,目睹眼前的剧场及平台,不仅令人钦佩乡村人们的精心设计,同时也品味到一股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有文化。一向以丝绸著名、素有纺织之乡著称的柳疃,居然硬生生冒出一个诗画田园、荷香稻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当地人的聪颖与智慧。
在红旗水库西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依旧写在一简易木架的牌坊两边,但匾额却由昔日照片中的“青阜农业公社”变成了如今的“青阜农业”。
告别青阜,我们从农业园直接南行,田间路旁密林成荫,熟悉而又亲切的乡村道路在车轮下延伸着,时光隧道伴随着记忆闸门的洞开,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不知不觉,我们在导航引领下婉转回到昌柳路,然后穿过繁华的柳疃,径直回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