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山峻岭的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有一个叫做青杨峪的村庄,坐落在海拔600米高的山坡上。杏黄时节,网上介绍:青杨峪不仅有杏可摘,且环境优美,三面环山,有山可爬。于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周末(6月11日),我们6人相约前往。
青杨峪位于柳埠的东北方向,过四门塔不远,根据导航向东北方向拐弯,进入山区。仲夏的山野,满目绿茵,瓜果飘香,青涩的核桃、红扑扑的桃子、黄灿灿的杏儿、紫红色的李子……到处都是丰收景象。
沿着弯弯的山路,进入山区后,发现路边竖立着七块棕黄色的木牌,宽约15公分高达2米,依次排列着。“优质果园、珍珠油杏、库尔勒香梨、猕猴桃、绿色果品……”
金黄色的大字分别写在木牌上。绿色田间地头上的这几副简易的牌子,在向路人宣传当地土特产品的同时,
仔细观赏也颇有点儿田园的诗意风情 ,引得我们停车上前。
右边是一小小的水库,似镶嵌于山涧之玛瑙,翠绿清澈。山路两边,果园里黄灿灿的杏子似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枝上。一位妇女在杏林里摘着杏子,她告诉我们,附近的村庄叫做曲吕峪。穿过曲吕峪,并不宽敞的山路交叉路口,有一821路公交站牌,上面写着:大峪村。沿左行,继续上山,山路弯弯且狭窄,好在路都是柏油硬化,双向两车道。路旁,不时有老乡摆摊在卖着杏、桃等,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路面更显狭窄,加之迂回上山,需要格外小心驾驶。
据网上介绍,此段路长约4000米。一路蜿蜒曲折地盘旋,于9时许终于到达青杨峪。坐落在山顶的青杨峪,民居多依山而建,村前有一不大的水库,蓝天白云及山村民居倒映水中,宛似一幅画图。村内道路多已硬化,民宅多为翻新新盖,整个村庄虽难以整齐,但看上去环境整洁干净。据一位老乡介绍,该村有300多口人,主要有祝、陶、王三大姓氏。村里人收入多靠打工,尤其年轻人很少在家种地的。
即使在路面硬化的今天,从山下进村,七拐把折盘绕而上,感觉交通也很不方便,之前情况何以想象呢?年已57岁的老乡说,自打记事的时候,就推着推车来回上下,足见当年山里人出行之艰难不易。
车泊于水库边上,我们开始徒步登山。
青杨峪村后面,隔着山就是红叶谷景区。其村西北方向,高耸着的山峰特别显眼:突兀地似屏风横亘在天地间,山顶上竖立着似四个指头一样的山峰,驴友们都叫其“四指山”,当地老乡称之为“四角嘴”。根据老乡的指引,我们沿路左转沿着山坡上行。虽说杏黄时节,但多数杏已经摘了,偶有挂在树上的杏儿,或漏掉或当时不熟,在青葱的绿叶中点缀着一点澄黄,令人垂涎。我们不时地发现着杏林中的“漏网”之杏,品尝着不同杏的味道。据说,青杨峪年产杏15万斤左右,有红太阳、麦黄及大红玉等优质品种。
尽管天气预报预告气温并不高,但热情的太阳火辣辣地直射着山野,即使在山上也很难感受到丝丝的风儿,沿着柏油路徒步,不大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开始我们夫妇及S孙四人,后来柳王驱车赶到。柏油路直通山顶,一废弃的山庄在山坡上。那地方据说叫“山门轿子”。在一岔口,沿山路右行,山上有一处建筑,周围圈着围墙,大门紧锁,其屋不知作何。
最顶上,有一露营地,平坦的地面,可停泊若干车辆,边上不乏塑料袋之类的垃圾,显然曾经有露营者。站在露营地,往东北方向远眺红叶谷景区历历在目,锦绣川水库亦尽收眼底
,蜿蜒的山路可以由此下山至西营方向。西望,“四角嘴”山近在眼前,有弯弯的羊肠小道通往山上。倘若不是天气炎热,我们定会继续攀登,近距离观赏一下“四角嘴”的风情。但是,闷热的天气,使得我们还是选择迂回下山。
回望青杨峪,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盘山路似一条银灰色的飘带在山间来回盘绕。村前的水库及红顶瓦房映入眼帘。我们右上左下徒步绕山一周,然后下到村中。
回到青杨峪,看看计步器,徒步仅有不到七千步,略显不足。按攻略,下一个站点是赶到玉水村午餐。导航显示,青杨峪到山下的玉水村大约2.7千米。徒步意犹未尽,遂与柳兄商定,相约继续徒步赶至玉水村。
时间临近晌午,烈日下的山野格外寂静,路旁卖杏的老乡也不见了踪影。我们一边徒步,一边观赏着路边的果园,除了黄杏、紫李、红桃、青梨外,还有咣咣艳等野花盛开着。途中,偶然发现“漏网”之杏,我们也不会放过。当然,满树之果是不可动的,否则有偷窃之嫌疑就不好了。
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大踏步地行进在山野中,虽苦累点也很惬意。经过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跑马岭西路,然后沿着老柳路往北,路边终于出现了一组写着“玉水村”三个字的彩色大牌子。
一条老柳路穿村而过,一棵老柳树在村头矗立着,一道水渠沿村路延伸向村中。玉水村三面环山,环境整洁。一进村庄,路边一摆摊的老妇在销售着李子、杏及桃等。进入村内不远,有一农家乐“玉泉饭店”坐落在路东,但是除了老板别无他人。打探村里老乡,村外有一家“桃花峪山庄”。我们遂继续徒步,路遇一老头卖杏,经品尝味道可口,遂买了一点。午餐,如约在“桃花峪山庄”进行。F午后赶来。
玉水村,望文生义,想象中一定是一个水系发达山泉众多之地。据说,此村原名九龙口、凤凰林,解放后更为现名。网传其有古槐多株、古柏一株,但未发现。打探泉水,老乡告知早已掩埋在废墟中,村里主要喝深水井。就连青杨峪,老乡也说一家一户多为自打井用地下水。真可谓山多高水多长啊,再高的山上也能打井有水吃!
餐后,我们沿着老柳路一路往北,至上罗伽,到柳埠,在云台寺桃花岭下一片野菊花引得我们驻足观赏。在芦南村南,大片的野菊花盛开在夕阳下,许多驴友在观赏拍照。我们与SF把车停在村边停车场,尽情地在花海中意犹未尽地徜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