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岁月-郎平自传》读后感
(2019-10-24 13:56:34)
标签:
传记体育 |
国庆节前偶尔在家里书桌上发现这本郎平自传,一看封面就知道这是一本有年头的书。果不其然20年前1999年出版的,是楚爸高价买的旧书。9月底中国女排再次上了热搜,11连胜取得世界杯冠军,郎平几秒钟铿锵有力的视频刷屏朋友圈。借这个机会读读郎平自传,20年前的自传,真实还原了90年代郎平和中国女排的场景,特别是1994年临危受命回国带跌落谷底的中国女排。真心佩服郎平当时的决断力、胆识,更重要的是责任心,感觉这些词用在郎平身上显得苍白。我特别喜欢扉页上的那段话:这部娓娓道来的自传,郎平用她最平实的表达方式,说出了奇迹的来历:体育、成败、苦乐,还有时代,还有世界。这是小小的“排球”和大大的“地球”的对话,这是一个平常的女性和世界顶峰的对话。书中讲述了郎平真实平常的一面,她有儿女情长,但不英雄气短,通过对一场场女排硬仗的描述,传递体育的精神,女排精神,还有她在海外的经历带来的是育人的国际视角,这对当今的父母也是很好一课。
说起体育精神,在我的记忆里面,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记忆尤为深刻。现在想想可能是文革之后中国首次大规模参加奥运会,还有就是1984年电视在家庭的普及。许海峰的首枚金牌,中国女排的夺冠,还有体操王子李宁的多块金牌,每一块金牌的获得都会掀起全民的热议,总之体育带来了全民凝聚力。体育有荣光的一面,已有残酷的一面,1988年汉城奥运会,完全不记得谁拿了金牌,只记得体操王子李宁的失利,恐怕这也是李宁一生的遗憾。王军霞、刘翔、刘璇、伏明霞、林丹等等,这些体育明星曾经红极一时、激励国人,但也无法逃脱年龄和伤病的困扰。看着体育界新人不断涌现、老运动员或急流勇退或黯然退役。郎平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1978年入选国家队,到如今还战斗在体育一线,国家的期望、身体伤病的困扰、队伍的培养、国内外的压力,除了这些,还有来自家庭的困难和压力,郎平能一一应对,感叹她是人也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