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教你善学,乐学(原创)

(2017-07-07 11:45:48)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意思是说:整天吃饱了饭,甚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 孔子又说了:“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意思是说,:整天聚集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有什么成就的啊!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我们都不要做这两种人吧。

而更多的人是可以教化的,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着作之一,它不但文字简短,精练质朴,而且还先后影响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地达两千多年之久。
  孔子本人十分喜欢学习,在《论语》里有这么一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就是说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这样既忠心又诚实的人,只是不如我喜欢学习罢了。可见孔子对学习的评价很高。

孔圣人认为学习该具备怎样的学习态度呢?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要乐学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深入钻研,他鼓励学生要乐于学习。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死后,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称之为“孔文子”。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所以就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文是他的谥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还说要“学而不厌”,是说学习就应该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这些都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可见学习渐入佳境,到达了痴迷的程度,怎能学不好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做我的老师的人。是说主动学习,虚心求教更重要,要做到从善如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与之言相近,道相似。

孔子说:“看见他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换而言之,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他人,反省自己,从而借鉴和完善自身,独善其身。

 

同学们,你们也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状态,要做到乐学。

学习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不懂装懂,对于这点,孔圣人也有叙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习,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习,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习上是朋友。向社会学习,“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习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习。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习的结果。

 

第二,学习方法也很重要,要善学

1 复习的重要性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这是说学习要有意识的记忆;“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还要不断地进行复习,而且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像这样就可以融汇新旧、贯通古今了。当代作家毕淑敏多次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每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爱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在学习中千万不可忽视复习,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2 学习和思考并存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从他人得来的东西,称为学。自己动脑筋去思索、探究、分辨和选择便是思。无思的学,实在很可怕。思而有得的学,才是有益于身心的学问。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是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是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都说的是这个道理。

3  举一反三

“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配合着理解。学得要领,应该是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从举一反三的思虑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比较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要让我们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要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学了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4  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把政务交给他去处理,却不能处理好;让他出使四方各国,(又)不能从容地独立应对。(这样),即使诗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显然关系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学以致用。古往今来,不仅是形成文字的东西叫知识,人的行为、价值观、习惯礼俗,这一切都是知识的传承,我们学习了,要善于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时候学问才能被真正地激活。

 

    在《论语》中,有多达近40回提到了学习,孔子不但自己好学,他还主张大家学习。心怀梦想的学子们,若能从中学到一些学习的方法与态度,秉承孔圣人的训导,做到乐学善学,每个人都会很出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