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2017-03-22 14:42:22)
标签:
教育 |
一、小课题提出和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订正作业中的错题就是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常常会犯错误,这些错误大多是还未掌握的薄弱环节,如果能重视这些环节,及时进行错题订正,不仅可以弥补学生所学知识上的缺陷,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调查我校的语文教学实际,在语文错题订正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订正的重要性,对语文作业中的错误不加正视,听之任之,导致在语文作业或语文考试中再次出错,所以该小课题提出并研究是当务之急。当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学生对语文错题订正的作用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大多时候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订正,并且许多学生在订正过程中只重视订正的结果,对为什么会做错没有主动进行反思,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改正错题的意识与习惯。而学生对错题订正的态度也与老师本身对订正的关注程度有关。
七年级是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此阶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习惯,必定对学生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教师方面:了解教师对错题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错题订正的指导水平与技能等。
学生方面:了解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对待错题的态度、如何订正错题、有无反思的学习习惯等。
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或课后面对个别学生分析错题,大多数同学都做错的或只有个别同学做错的,教师的错题订正教学方式和行为、教师对学生订正错题的要求,对学生错题订正后的评价研究。
3、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习惯培养研究,这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1)开展学生错题订正态度的研究,(2)开展学生错题订正的反思能力的研究,(3)开展学生错题订正的良好习惯的研究,(4)开展学生错题订正的质量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法。观察学生在订正错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与行为,分析学生心理,思考教学策略,挖掘总结经验。
(3)行动研究法。以“教学叙事”、 “教学随笔” 或“教学反思”多样方式呈现作业批改和订正中一些典型的问题,从中反思问题实质,感悟调整实践策略。
(4)文献查阅法。主要是对当前作业批改、评价的研究水平、科研成果作出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和综述解析,为项目研究提供丰厚的理论支撑。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2017年3月――2017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本阶段目标:了解学生订正错题的态度与习惯,分析原因,制订具体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B)2017年8月——2017年10月
内容:实施课题,研究学生订正的情况,包括订正的态度、所用时间、所用次数。本课题以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要方法。调查对象为我校七年级学生。
本阶段目标:研究学生订正时的反思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提高学生错题订正的有效性。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内容:结题整理
本阶段目标:
(1)运用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
(2)总结错题订正有效化的策略,形成《培养七年级学生订正语文作业错题的习惯》为主题的结题研究报告。
(3)逐渐形成关于作业订正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性论文,将经验得以推广。
六、预期效果、成果呈现形式。
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